(选自孙升《孙公谈圃》)
【注释】①黄鲁直:指黄庭坚。洪州:今南昌。解头:又称“解元”,乡试第一名。②公:此指孙升(作者)。③省元:省试第一名。④不与:不在其中。⑤少:通“稍”。⑥
妇翁:谷指岳父。孙莘老:黄庭坚的岳父。⑦黔州命下:黄庭坚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有人指责《实录》有不实之处,被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今重庆彭水县)安置。⑧不少动:不稍改变(绝嗜欲、不御酒肉之愿)。⑨归州:地名。⑩留:通“流”,流放。�7�6殆:大概。夙成:长期养成。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黄鲁直/得洪州解头 B. 相传/鲁直为省元
C. 坐上/数人皆散去 D. 有见者/无异仕官
1.(2分)C 【解析】本句的意思是:坐在一起喝酒没有中榜的人纷纷散去。根据句意可知,句子停顿应在主语数人之前,故选C项。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置( ) (2)被( ) (3)举( )
2.(3分)(1)置办 (2)通“披”,披着 (3)举起
【课内外链接】
本题原句及解释
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
同舍置酒(置办)
或置酒而招之(置办)
(《五柳先生传》)
有仆自门被发大呼而入(通“披”,披着)
同舍生皆披绮绣(通“披”,披着)(《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鲁直饮酒自若,饮酒罢,与公同看榜,不少见于颜色。
3.(4分)(1)黄庭坚自饮其酒,饮罢,又与大家一同看榜,毫无沮丧的神色。
(2)时议者疑鲁直其德性殆夙成,非学而能之。
(2) 当时议论的人怀疑黄庭坚的道德品性大概是长期养成的,不是学学就能够达到的。
4.在众人落榜的情况下,“坐上数人”与黄庭坚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1分)
4.(1分)至有流涕者 鲁直饮酒自若
5.结合选文,请你对黄鲁直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2分)
5.(2分)示例:性格沉稳。省试没有考中而能够做到神情自若,“不少见于颜色”;妻死后,“绝嗜欲,不御酒肉
”,经年累月;留县累年,淡泊自如。
【解析】通读全文可知,考生们在十年磨一剑的科举中没有考中,其他考生都是或散或哭,失落之情溢于言表,而唯有鲁元直神情自若,直到“饮酒罢”,看榜后也“不少见于颜色”可见其性格沉稳。在他的妻子去世后,他能“绝嗜欲,不御酒肉”,并且一直淡泊自如。一个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黄庭坚参加洪州乡试得了第一名,赶赴省城参加省试。考完后孙升与乔希圣等数人等待公布录取名单,大家都在互相转告说黄庭坚得了第一名,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置办了酒席设宴庆贺他。有童仆从外面披着头发大叫着进入旅馆,举起了三根指头(有三个人中了),大家问他是哪三人中榜了,竟是孙升与同住在旅馆的其他两个人,黄庭坚不在其中。坐在一起喝酒没有中榜的人纷纷散去,有些还痛哭流泪,只有黄庭坚自饮其酒,饮罢,又与大家一同看榜,毫无沮丧的神色。孙升曾经对黄庭坚的岳父孙莘老说起这件事,都认为他性格十分沉稳。后来黄庭坚的妻子死了,他写了《发愿文》,戒除一切嗜好欲望,不沾酒肉,就是被贬谪到黔州,也没有改变。孙升在归州的时候,看见黄庭坚容颜相貌更加光彩。被流放那么多年,有见到他的,都说他与做官时没有什么两样。当时议论的人怀疑黄庭坚的道德品性大概是长期养成的,不是学学就能够达到的。
相关阅读
1 陈元方年十一时阅读答案与翻译
陈元方 陈元方年十一时,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 【查看全文】
2 上与群臣论止盗阅读答案与翻译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 【查看全文】
3 创鹜之报阅读答案与翻译创鹜之报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 【查看全文】
4 张岱《湖心亭看雪》袁宏道《满井游记》阅读答案与翻译[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查看全文】
5 【甲】鱼,我所欲也【乙】梁惠王曰阅读答案与翻译【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查看全文】
6 顾恺之,字长康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父悦之,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 《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恺之每食甘蔗,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