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②曰:“李丞相③,良臣也。好直谏,不与小人为伍。李吉甫④虽逢迎,宪宗每以绛言为是。盖以其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故虽屡次犯颜,触怒上意,而仍能转辗陈言以启帝心。非立心忠正者,焉能至此?”
(选文有改动)
【注】①箝(qián):紧闭。②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③李丞相:这里指李绛。④李吉甫:唐宪宗在位时一位大臣姓名。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唐李绛,善谏 ( )
(2)陛下容纳直言 ( )
(3)上尝责绛言太过 ( )
(4)宪宗每以绛言为是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上悦而止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B.乃陛下负臣也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C.不与小人为伍 士卒多为用者
D.而仍能转辗陈言以启帝心 以光先帝遗德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臣畏左右,爱身不言,是负陛下。
4. 李绛为什么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中”?(2分)
答
1.(1)擅长,善于(2)接纳(3)责备,责罚(4)正确,对
2. D 【解析】A项中的“而”,前者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后者表转折,可译为“可是”。B项中的“乃”,前者表判断,可译为“是”“就是”;后者表承接,译为“就”。C项中的“为”,前者为动词,可译为“结为”;后者为介词,可译为“被”。D项中的“以”都表目的,译为“来”“用来”“以便”。
3.(假使)我畏惧皇上身边的人,爱惜自己的性命,不肯讲真话,这是辜负皇上。
4.因为他是一个立心忠正的人。
【参考译文】
唐朝时的李绛,善于进谏。(有一次)皇上要降罪于白居易,李绛说:“陛下容许、接纳(群臣)直言,所以群臣才敢进谏。白居易的心愿只是要贡献自己的忠诚,如今陛下要降罪于他,只怕天下的人从此就要紧闭嘴巴了。”皇上(因为李绛的意见)很高兴就没有治白居易的罪。皇上曾经责备李绛说话太过分,李绛哭着说:“(假使)我畏惧皇上身边的人,爱惜自己的性命,不肯讲真话,这是辜负皇上。(假使)我进言了,但陛下不喜欢听,那是陛下辜负了臣。”皇上的怒气就此消解。
有评论说:“李丞相,是好臣子。(他)喜欢直言进谏,不和小人结为队伍。李吉甫虽然(总是)逢迎皇帝,宪宗每每还是认为李绛说得对。就是因为李绛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所以虽然他屡次冒犯天威,触怒皇上,但总是能反复陈说来启发皇帝的想法。如果不是立心忠诚、正直的话,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
相关阅读
1 上与群臣论止盗阅读答案与翻译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 【查看全文】
2 陈元方年十一时阅读答案与翻译陈元方 陈元方年十一时,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 【查看全文】
3 张岱《湖心亭看雪》袁宏道《满井游记》阅读答案与翻译[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查看全文】
4 顾恺之,字长康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父悦之,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 《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恺之每食甘蔗,恒 【查看全文】
5 【甲】鱼,我所欲也【乙】梁惠王曰阅读答案与翻译【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查看全文】
6 创鹜之报阅读答案与翻译创鹜之报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