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焦竑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挞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⑥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⑦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注】①周文襄公:指周,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 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 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 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 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 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 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失措
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说/田间事甚悉
2.解释文中划线的字。(3分)
(1)案( ) (2)恐( ) (3)谢( )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4.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
答
1. D
2(1)案卷,文书,卷宗(2)害怕,恐怕(3)道歉
3.(1)(周文襄公)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高兴地说:“ 幸亏有这个理由可以使(他)活下来。”
(2)周文襄公笑着安抚他,并且听他说完才离开。
4.判案,救粮,私访。
【参考译文】
周文襄公在翻阅一死囚的案件时,想让那死囚活下来却没有找到路子(活下来的理由),忧愁叹息的神情完全表现出来。(他)让小吏抱来(那死囚)的案卷,并读给他听,当读到几万字的时候,他还背着手,站着在听。(周文襄公)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高兴地说:“幸好有这个理由可以使(他)活下来。”于是放出了这个人。
己巳之难时,英宗已经被蒙古军俘虏,蒙古军队将要进一步侵犯京城,扬言说要占据通州的粮仓。满朝上下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付,讨论的人想派人用火把粮仓烧了,担心敌人要掠夺通州的粮仓的粮食来解决供应。这时候周文襄公正好在京城,于是建议下令各卫军先预支半年的粮食,命令各卫军前往取粮。于是用肩背粮食的人络绎不绝,没几天京城的卫军立刻得到补给,而通州的粮仓没有了一粒粮食。
周文襄公做江南巡抚的时候,外出往来都是乘坐小轿,到驿站遇到村庄的偏僻之处,就去查访老百姓的疾病痛苦。“五保”中有一个叫王槐的人,在夏天月夜的树林下乘凉。周文襄公到了后,与(王槐)并肩坐下来,和他谈论农事,显得十分熟悉,不久周文襄公的随从来了,王槐才知道与他交流的人是巡抚,立刻向他叩头道歉。周文襄公笑着安抚他,并且听他说完才离开。
相关阅读
1 【甲】鱼,我所欲也【乙】梁惠王曰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查看全文】
2 创鹜之报阅读答案与翻译创鹜之报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 【查看全文】
3 上与群臣论止盗阅读答案与翻译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 【查看全文】
4 陈元方年十一时阅读答案与翻译陈元方 陈元方年十一时,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 【查看全文】
5 张岱《湖心亭看雪》袁宏道《满井游记》阅读答案与翻译[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查看全文】
6 顾恺之,字长康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父悦之,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 《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恺之每食甘蔗,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