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骞得间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
B.骞得间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
C.骞得间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
D.骞得间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陇西,在今甘肃省,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地,为历代郡、州、府治所所在地。
B.蛮夷,泛指周边少数民族。古文献中有“东夷、西狄、南蛮、北戎”的记述。
C.昆弟,同昆仲,指兄和弟,如“结昆弟之好”;也指同辈的人。文中指前者。
D.持节,指使臣拿着旄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信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骞到达大月氏时,原月氏国太子做了国王,占领了大夏国的土地定居下来。因这里土地肥沃富饶,少有外来侵扰,月氏国王没有了报复匈奴的想法。
B.张骞在大月氏停留一年多,在无法得知月氏人的打算后,便离开回国,途中被匈奴扣留,后趁匈奴国内混乱,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逃回了长安。
C.元鼎二年,张骞建议送给乌孙王昆莫丰厚的礼物,引其东来居住在以前浑邪王所辖地区,两国结为兄弟,形成联盟,这样就如同断了匈奴的右臂。
D.张骞出使乌孙国时,乌孙王不仅态度傲慢,且对联合抗击匈奴一事,一直没有明确答复。后派使臣随张骞到汉朝,明为道歉,实为了解汉朝实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2)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
14.文中说到在乌孙国“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张骞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答复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答
10.C【解析】亡,逃亡,不及物动词,后面宜断,“乡月氏”做“西走”的状语,不可以断开,排除B、D项。根据文意,“见骞”和“喜”的主语应均为“大宛”,“见”和“喜”是两个谓语,所以宜断开,排除A、B项。
11.B【解析】“西狄”“北戎”错误。古文献中是以华夏居中,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配合四方来记述的。
12.D【解析】“派使臣随张骞到汉朝,明为道歉”错,乌孙国派使臣随张骞到汉朝,一是回复答谢,二是了解汉朝实力。
13.(1)(张骞)打算从羌人的居住区返回,又被匈奴俘获。(补出主语“张骞”、“欲”“为……所”各1分,句意1分)
(2)(乌孙王)后来兵力逐渐增强,不肯再臣服匈奴,匈奴派兵攻打他,不能取胜而远离了乌孙。(“稍”“朝事”“远”各1分,句意1分)
14.①乌孙国认为离汉朝太远,不了解汉朝实力;②由于长期臣服于匈奴,且又靠近匈奴,朝中大臣畏惧匈奴而不愿东迁。(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皇上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使者,汉中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出使,他从陇西郡出发,途经匈奴所控制的地区,被匈奴单于俘获,扣留在匈奴十多年。张骞找机会逃脱,向西方的月氏国走去,经数十日,到了大宛王国。大宛人听说汉朝物产丰富,想通使结好,却一直未能实现,见到张骞,非常高兴,为他安排向导和翻译,送他到康居国,又转送到大月氏国。原月氏国的太子做了国王,进攻大夏国后,占领了它的土地定居下来,这里土地肥沃富饶,很少有外来侵扰,大月氏没有一点报复匈奴的想法。张骞停留一年多,终究不知月氏人的打算,便离开那里回国,他沿南山走,(张骞)打算从羌人的居住区返回,又被匈奴俘获。拘留了一年多,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逃回长安。张骞刚出发时有一百多人,一去十三年,只有他们两人活着回来。元鼎二年(前115年),匈奴浑邪王归降汉朝之后,汉军将匈奴驱逐到沙漠以北,从盐泽以东,见不到匈奴的踪迹,去往西域的道路可以畅通了。于是张骞向武帝建议说:“乌孙王昆莫本来臣服于匈奴,(乌孙王)后来兵力逐渐增强,不肯再臣服匈奴,匈奴派兵攻打他,不能取胜而远离了乌孙。现在匈奴单于被我军击败,而过去的浑邪王辖地又空无人烟。蛮夷族的习俗是依恋故地,又贪图中原的财物,现在如果送给乌孙丰厚的财物,招引他们向东来,居住在以前浑邪王所辖地区,与我国结为兄弟,依据形势他们会听从我朝调道的,这样就如同断了匈奴的右臂。与乌孙联合后,它西面的大夏之类的国家都可以招来成为我国的藩臣。”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便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每人两匹马,牛羊数以万计,随身携带价值数千万钱的黄金与布帛,又任命多名持符节的副使,只要路途方便,就派他们出使其他各国。张骞到达.乌孙国后,乌孙王昆莫接见了他,态度傲慢,礼数不周。张骞向他转达汉武帝的谕旨说,“乌孙如果能回到原来东面的故地居住,汉朝就把公主许配昆莫作夫人,并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抗拒匈奴,匈奴一定会被.打败。”乌孙自认为离汉朝太远,不知汉朝大小;因长期以来一直臣服于匈奴.,且又靠近匈奴,朝中大臣都畏惧匈奴,不想迁徙到东面去。张骞在乌孙国滞留很久,一直没得到明确的答复,便分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等附近的国家进行联络。乌孙派翻译和向导送张骞回国,又派使节数十人,马数十匹,随张骞到汉朝回复答谢,密令他们趁机了解汉朝的大小强弱。这年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任他为大行。一年多以后,张骞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与各国的使臣一起回到长安,于是西域各国开始与汉朝联系往来。
相关阅读
1 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
(1)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句子是 , (2)古诗词中,小楼常常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平台,思念、愁苦、感伤 【查看全文】
2 《咏雪》阅读答案与翻译-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 【查看全文】
3 于江原文_文言文于江翻译赏析文言文《于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 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优。 【查看全文】
4 《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1)《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陆游 【查看全文】
5 桓公伐孤竹原文_文言文桓公伐孤竹翻译赏析文言文《桓公伐孤竹》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查看全文】
6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阅读答案与翻译-《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