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曰/若所追者谁/
B. 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曰/若所追者谁/
C. 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曰/若所追者谁/
D. 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曰若/所追者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年纪的人。
B. 麾下,原意为将帅部下,后来用于对将帅的尊称,文中表示对将帅的尊称。
C. 国士,一国中才能最优的人物,或一国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文中指前者。
D. 斋戒,古代祭祀时,由主祭人先数日沐浴、穿洁净衣服、独居素食戒酒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初,韩信家中贫穷,寄居在熟人家中在城下河沟里钓鱼,一位洗衣妇人感到可怜,就拿饭给他吃,韩信表示将来一定要重报此恩。
B. 韩信投靠项梁,默默无闻地在项梁部下作战。项梁失败后,他又投靠项羽,多次向项羽进献计策,均未被采用,于是选择离楚归汉。
C. 萧何在与韩信的交谈中了解到韩信是奇才,多次向汉王举荐,韩信仍未被重用,于是择机逃走。萧何听说此事,来不及向汉王报告就去追赶。
D. 在萧何竭力推荐下,汉王选择了好日子,沐浴斋戒,在广场上设坛,准备好拜将的礼仪,拜韩信为大将军,大家都感到非常惊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2)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答
10. C 11. B 12. A
13. (1)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是个公子而给你饭吃,难道希望你报答吗!
(2)大王既然打定主意要向东争夺天下,那么只要能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重用韩信,韩信最终还是会逃跑。
参考译文:
当初,淮阴人韩信,家里贫穷,经常寄居在熟人家中吃闲饭,很多人厌恶他。有一次韩信在城下河沟里钓鱼,有一个漂洗衣物的妇人看到韩信忍饥挨饿感到可怜,就拿饭给他吃。韩信很高兴,就对漂洗衣物的妇人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妇人恼怒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是个公子而给你饭吃,难道希望你报答吗!”淮阴的屠户里有个欺侮韩信的恶少说:“你虽然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实际上你内心胆小得很。”于是当众侮辱他说:“韩信,你不怕死就用刀剑刺死我;怕死的话,就从我裤裆下爬过去!”于是韩信盯了恶少很久,低头从恶少裤裆下爬过去。满街的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很胆怯。项梁带兵渡过淮水,韩信带着刀剑投靠他;在项梁的部下作战,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之后,他又投靠项羽,项羽任用他作郎中;韩信多次向项羽进献计策,项羽都不采用。汉王到蜀地时,韩信离楚归汉,仍然默默无名。韩信多次和萧何谈话,萧何对于韩信的与众不同感到惊奇。汉王到达南郑时,许多将领和士兵们都唱着感伤的歌,想要东归回乡,很多人在途中逃跑。韩信揣度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举荐过自己,汉王仍然不用自己,于是就逃走离去。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汉王报告,就去追赶韩信。有人向汉王报告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非常恼怒,好像失去了左右手一样。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既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你逃走,为什么?”萧何说:“臣不敢逃走,我是追那逃走的人回来罢了。”汉王说:“你追的是什么人?”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将军们逃走的有几十个,你都不追,却去追韩信,你在骗我吧!”萧何说:“那些将军们很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国家唯一的奇士。大王如果要永远做汉中王,那就不必任用韩信;大王如果要夺取天下,除了韩信,没有人可以一起谋划大事。只看大王的主意如何决定了!”汉王说:“我也想向东发展,怎么能够郁闷地长久留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既然打定主意要向东争夺天下,那么只要能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重用韩信,韩信最终还是会逃跑的。”汉王说:“我就看在你的情面上任命他为将军。”萧何说:“即使任命他为将军,他还是不会留下来。”汉王说:“那就任命他为大将。”萧何说:“非常荣幸!”于是汉王要召见韩信,拜他为大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对人轻慢不讲礼貌,现在任命韩信为大将,如同使唤小孩一样,这是韩信还可能离去的原因。大王一定要拜他为大将,就要选择个好日子,沐浴斋戒,在广场上设个土坛,准备好拜将的礼仪,才可以。”汉王答应了他。将领们都很高兴,每个人都自认为要被任命为大将。但到了任命大将的时候,却是韩信,大家都很惊奇。
相关阅读
1 于江原文_文言文于江翻译赏析
文言文《于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 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优。 【查看全文】
2 桓公伐孤竹原文_文言文桓公伐孤竹翻译赏析文言文《桓公伐孤竹》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查看全文】
3 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1)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句子是 , (2)古诗词中,小楼常常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平台,思念、愁苦、感伤 【查看全文】
4 《咏雪》阅读答案与翻译-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 【查看全文】
5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阅读答案与翻译-《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 【查看全文】
6 《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1)《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陆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