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发布时间: 2021-03-02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②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③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请综合以上材料,分别简述孔子及其弟子的“志”包含哪些内容,并就其中一人之志谈谈对你的启示。(6分)


12.【第一问参考答案与赋分建议(简洁版)】孔子:志在学习知识、技能等,确立仁德思想等,追求百姓人人无欺、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社会理想。(2分)子路:志在为人慷慨大方,重友情,不吝惜物质方面的东西。(1分)颜渊:志在谦逊、低调,不夸耀自己[的善行(长处)与功劳]。(1分)
【第二问答案示例与赋分建议】孔子之志使我认识到立志既要历练自我,(1分)又要胸怀他人与社会,并借自我提升推动(促进)社会发展。(1分)
【评阅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
【第一问参考答案(细化版)】子路的志向是“义者之志”,他重友情,为人慷慨大方,不吝惜物质方面的东西,能够达到“舍物”层面。颜回的志向是“谦者之志”,谦逊、低调,不夸耀自己的善行(长处)与功劳,摆脱了身外之物的束缚,到达了“舍己”层面。而孔子的志向则是“仁(圣)者之志”,他的修养已经超越了“外物”和“自我”两个层面,达到了泛爱无私的仁(圣)道境界;他学习知识、技能是为了确立仁德(圣哲)思想,追求百姓人人无欺、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社会理想。



相关阅读
1 《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始皇为了防止百姓反抗,实行愚民政策,相关句子

(1)《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风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查看全文】

2 松风阁记阅读答案与翻译-刘基

松风阁记 (明)刘基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 【查看全文】

3 病说原文_文言文病说翻译赏析

文言文《病说》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客有患郁湮之疾者,龙子过而问焉,见其兀然而坐,偃然而息,日饭三鬴,食之尽器。龙子曰:子病乎?曰:病矣。 【查看全文】

4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乙】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查看全文】

5 【甲】送东阳马生序【乙】王冕僧寺夜读阅读答案与翻译-2021年中考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 【查看全文】

6 此术之接物之道原文_文言文此术之接物之道翻译

文言文《此术之接物之道》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人主仁而境内和矣,故其士民莫弗亲也;人主义而境内理矣,故其士民莫弗顺也;人主有礼而境内肃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