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
书曰:“庭坚齿少且贱,又不肖,无一可以事君子,故尝望见眉宇于众人之中,而终不得备使令于前后。
伏惟阁下学问文章,度越前辈;大雅岂弟,博约后来。立朝以直言见排拫,补君辄上课最,可谓声实相当,内外称职。凡此数者,在人为难兼,而阁下所蕴,海涵地负,此特所见于一州一国者耳。惟阁下之渊源如此,而晚学之士不顾亲炙光烈,以增益其所不能,则非人之情也。使有之,彼非用心于富贵荣辱,顾日暮计功,道不同不相为谋;则浅陋自是,无好学之志,“訑訑予既已知之”者耳。
庭坚天幸,早岁闻于父兄师友,已立乎二累之外;独未尝得望履幕下,以齿少且贱,又不肖耳。知学以来,又为禄仕所縻,闻阁下之风,乐承教而未尝得者也。今日窃食于魏,会阁下开幕府在彭门,传音相闻,阁下又不亦未尝及门,过誉斗筲①,使有黄钟大吕之重。盖心亲则千里晤对,情异则连屋不相往来,是理之必然者也,故敢坐通书于下执事。
夫以少事长,士交于大夫,不肖承贤,理故有数,似不当如此。恭惟古之贤者,有以国士期人,略去势位,许通书者,故窃取焉。非阁下之岂弟素处,何特不可,直不敢也。仰冀知察,故又作《古风》诗二章,赋诸从者。《诗》云:“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心之所期,可为知者道,难为俗人言,不得于今人,故求之古人中耳。与我并时而能获我心,思见之心,宜如何哉!《诗》云:“既见君子,我心写矣。”今则未见,而写我心矣!
气候暄冷失宜,不审何如?伏祈为道自重。
【注】①斗筲:浅薄。《论语·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补君辄上课最课:考核
B.海涵地负涵:包容
C.又为禄仕所縻縻:消耗
D.仰冀知察察:知晓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庭坚比苏轼年轻,他素来仰慕苏轼的才华,但苏轼并不知晓熟悉黄庭坚其人。
B.这封信先直接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称赞苏轼声名与实际相符,才能与职位相称。
C.黄庭坚将自己想与苏轼交往的请求,放在情与理、古与今的分析比较中,情真语殷。
D.黄庭坚这封信表达真诚,既不失礼,又能得体,不伤自尊,毫无卑微之气。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伏惟阁下学问文章,度越前辈;大雅岂弟,博约后来。
⑵盖心亲则千里晤对,情异则连屋不相往来,是理之必然者也,故敢坐通书于下执事。
8.请简要概括黄庭坚上书苏子瞻的原因。(4分)
答
5.C.縻:约束。
6.A.“阁下又不亦未尝及门,过誉斗筲”,苏轼在黄庭坚及门之前,对他的诗文有赞。
7.(1)阁下的学问与文章超越前辈;才德高尚,安乐和易,广求学问,恪守礼法,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度越”“岂弟”“博约”各1分,语意通顺,2分。)
(2)如果心里互相亲近,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是如同面对面;感情不一致,那即使房屋相连也互不来往,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冒昧胆敢和您通信。(“敢”“书”“执事”各1分,判断句1分,语意通顺1分。)
8.仰幕苏苏子瞻的学识与为人;希望得到苏子瞻的指教。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2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
3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4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
5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6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