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先生墓志铭》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0-06-04
东坡先生墓志铭
宋·苏 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东坡乐府笺》,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疾时文之诡异      疾:厌恶
B.不悛,当奏之       悛:悔改
C.以虞水之再至      虞:料想
D.然终不以为恨      恨:遗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文才过人。他年少时发奋读书,成人后通晓经史,参加进士考试时被主考官欧阳修认为是奇才。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准备将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见义勇为。他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因此一生常常困顿,却始终不以此为遗憾。
D.苏轼深得人心。他因病在毗陵去世后,各地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那些贤能的君子也在家祭奠,为他叹息流泪。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2)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8.文中苏轼深受爱戴,具体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


5.C
6.D
7.(1)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
(2)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8.①苏轼一心为民(或心系百姓)。大水将冲决徐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②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解析】
【分析】
5.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的根本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提升文言阅读的素养。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
C项,以虞水之再至:以防洪水再来,虞,防备。
故选C。
6.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D项,“其君子相吊于家”意思是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故“那些贤能的君子也在家祭奠”错。
故选D。
7.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1)吊:祭奠;讣闻四方:省略句,应为“讣闻于四方”;无:无论;贤愚:形容词作名词,贤者、愚人。
(2)以为:认为;异人:奇才;冠:动词,位列第一。
8.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题首先要提取信息,然后加以筛选整合。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根据原文“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他过家门而不入,心系百姓的安危,所以“徐人至今思焉”。从“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可知他坚持做正义的事,爱憎分明,勇敢无畏。


参考译文:
家兄苏子瞻,贬官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北归,第二年,乘船至淮、浙。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几百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呜呼!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咐我说:“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写墓志铭。”我拿着信哭着说:“我哪忍心替我兄长写墓志铭!”
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母亲亲自教援诗书,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母亲高兴地说:“我有个好儿子了!”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梅圣俞当时参与这件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任杭州通判。家兄在那里常常依法变通,方便百姓,百姓因此得以稍稍安定。高丽进贡的使者蔑视、欺凌州郡官吏,接待、陪同的使臣都仗势骄傲专横,直至同上级官吏分庭抗礼。家兄派人对他们说:“外国人向往教化来到我国、按理一定会谦恭和顺、 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如果你们不悔改,我们就要上报朝廷。”接待、陪同的人害怕了,因此稍微收敛。官吏心服百姓敬爱,等到家兄离任,还称他为学士,不称他的姓。
家兄从密州调到徐州。这时黄河水冲决曹村,徐州城墙将要被毁坏。富有的市民争着出城躲避水灾。家兄说:“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大水绝不会冲毁城墙。”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家兄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的卒长,对他说:“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卒长喊着说:“太守都不怕大水,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起于戏马台,尾部同城墙相连。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有三板的城墙没有被淹没。家兄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派官吏分墙而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家兄又请求调拨来年服劳役的人增筑旧城,防备洪水第二次来袭。朝廷答应了家兄的请求。洪灾过后,皇帝下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
家兄的为人,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而不顾危害。因此一生常常困顿,但始终不以此为遗憾。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说:“祈求仁德就得到仁德,还怨恨什么呢?”家兄确实有这样的美德。



相关阅读
1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

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

2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3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4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5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

6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

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