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遣督护高武/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屯河上/勒舟师以逼许洛/以谯梁水道既通/请徐豫兵乘淮泗入河
B.温遣督护高武/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屯河上/勒舟师以逼/许洛以谯梁/水道既通/请徐豫兵/乘淮泗人河
C.温澧督护高武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屯河上/勒舟师以逼/许洛以谯梁/水道既通/请徐豫兵/乘淮泗人河
D.温澧督护高武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屯河上/勒舟师以逼许洛/以谯梁水道既通/请徐豫兵乘淮泗人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空,官名。据《周礼》司空主掌水利、土木建设,晋时与太尉、司徒并称为三公。
B.洛阳,地名。十三朝古都,因位于洛水之南而得名。类似的地名还有淮阴、衡阳等。
C.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D.县公,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魏晋时期县公为异姓公爵的第二等封爵,仅次于郡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恒温认为自己的雄姿风度可媲美宣帝和刘琨之类的人物,而有的人却把他跟王敦同等看待,他对此颇为不满。
B.当桓温扶母棂回乡的请求被驳回后,皇帝通过赠爵赠谥、遣官吊唁、派人监护丧事等手段以表示对他的重视。
C.桓温北伐路过金城,看到之前栽种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大了,并因此回想起年少时的往事,感慨地泪流满面。
D.恒温大败姚襄后率军屯驻在原来的太极殿前,后拜谒先帝陵寝,把被侵毁的陵墓全都修整恢复并设置陵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温于是褫冠解带,昏然而睡,不怡者数日。
(2)师次伊水,姚襄屯水北,距水而战。
14.针对袁宏“运有兴废”的回答桓温说了哪些话?为什么众人听到后会大惊失色?(3分)
答
10.(3分)D
11.(3分)B【解析】洛阳因其位于洛水之北而得名,淮阴因其位于淮河之南而得名,衡阳因其位于衡山之南而得名。得名的原因都是“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12.(3分)C【解析】桓温并不是因为回想起年少时的往事而心生感慨进而泪流满面,而是感叹时光的易逝,十年前栽种的柳树都长成了这么大,人又怎么能忍受(岁月的消磨)呢!
13.(8分)翻译:
(1)(4分)桓温于是脱下帽子,解开衣带,昏昏欲睡,不高兴了好几天。(褫冠解带:脱下帽子,解开衣带;昏然而睡:昏昏欲睡;不怡者:不高兴;数日:好几天;四点,每点1分)
(2)(4分)桓温的军队驻扎在伊水,姚襄的军队屯驻在伊水北岸,两军隔河战斗。(师:军队;次:驻扎;屯:屯驻、驻扎;距水而战:隔河战斗;四点,每点1分)
14.(3分)①恒温说他听闻刘景升有头千斤重的大牛,吃的草是普通牛的十倍,但是在负重走远路的时候,竟然不如一头病弱的母牛,(1分)魏武帝进入荆州后,就把它杀掉犒劳士兵了。(1分)②桓温拿这头牛来比拟震宏,对袁宏起了杀心,因此众人听后大惊失色。(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当初,桓温自认为雄姿风度是宣帝、刘琨一类的人物,有人却拿他和王敦相比拟,他心中很不高兴。等到征战回来,在北方得到一个手巧的老婢女,细问之下,原来是刘琨当年的伎女,一见到桓温,就流泪哭泣。桓温问她是什么原因,回答说:“您和刘司空很相像。”桓温非常高兴,出外穿戴好衣服帽子,又把婢女叫来询问。婢女说:“脸面很像,可惜有些薄相;眼睛很像,可惜小了些;鬓毛很像,可惜红了些;身形很像,可惜矮了些;声音很像,可惜嫩了些。”桓温于是脱下帽子,解开衣带,昏昏欲睡,不高兴了好几天。桓温的母亲孔氏去世,他上疏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想把母亲送葬到宛陵,皇帝下诏不允许。赠给临贺太夫人印绶,谥号叫敬,派侍中去吊祭,派谒者去监护丧事,一个月之中,皇帝的使者八次到来,路上的轺轩相连不断。桓温安葬母亲后就处理政事,打算修复园陵,把京都移到洛阳,表疏上了十多次,皇帝不准许。晋升桓温为征讨大都督,督察司、冀二州军务要事,把专征的重任托付给他。桓温派督护高武占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屯驻在河上,统率水军进逼许、洛,因为谯、梁的水道已经通畅,就要求徐、豫二州的军队通过淮河和泗水进入黄河。桓温从江陵开始北伐,路过金城,看到年少时做狼琊刺史时栽种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大了,感慨地说:“树木尚且长成了这么大,人又怎么能忍受(岁月的消磨)呢!”他折下树枝拿着柳条,泪流满面。于是跨过淮河和泗水,踏上了北方的土地,和各个僚属们登上平乘楼,远望中原,愤慨地说:“竟然使神州陆沉,成为百年丘墟,王夷甫等人不能不担当罪责!”袁宏说:“运数有兴旺有衰败,怎么一定要说成那几个人的罪过呢!”桓温神情变得很严肃,对四周的人说:“我略微地听说刘景升有头千斤重的大牛,吃的草是普通牛的十倍,但是在负重走远路的时候,竟然不如一头病弱的母牛,魏武帝进入荆州后,就把它杀掉犒劳士兵了。”他的意思是用这牛来比拟袁宏,在座的人都大惊失色。桓温的军队驻扎在伊水,姚襄的军队屯驻在伊水北岸,两军隔河战斗。桓温摆好阵势前进,亲自披上铠甲率领弟弟桓冲以及各位将领奋力出击,姚襄大败,自相杀死的有数千人,越过北芒往西逃跑,桓温追击没追上,姚襄终于逃到平阳。桓温屯驻在原来的太极殿前,迁进金墉城,拜谒先帝的各个陵墓,被侵毁的陵墓全都修整恢复,又设置陵令。接着收兵,抓获降贼周成回来,把三千多家降服的人迁徙到江、汉之间。派西阳太守滕嗳率兵出黄城,讨伐蛮贼文卢等人,又派江夏相刘姑、义阳太守胡骥讨伐妖贼李弘,全都击败了他们,把他们的首级送到京都。升平年间,改封桓温为南郡公,把临贺降为县公,用来封桓温酌次子桓济。
相关阅读
1 《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
(1)《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陆游 【查看全文】
2 桓公伐孤竹原文_文言文桓公伐孤竹翻译赏析文言文《桓公伐孤竹》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查看全文】
3 《咏雪》阅读答案与翻译-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 【查看全文】
4 于江原文_文言文于江翻译赏析文言文《于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 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优。 【查看全文】
5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阅读答案与翻译-《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 【查看全文】
6 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1)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句子是 , (2)古诗词中,小楼常常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平台,思念、愁苦、感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