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涿谷上 材料二:苏轼《宋襄公论》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3-09-04
材料一:
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涿谷上,宋人既成列矣,楚人未及济,右司马购强趋而谏曰:“楚人众而宋人寡,请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击之,必败。”襄公曰:“寡人闻君子曰:‘不重伤,不擒二毛,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厄,不鼓不成列。’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右司马曰:“君不爱宋民,腹心不完,特为义耳。”公曰:“不反列,且行法。”右司马反列,楚人已成列撰阵矣,公乃鼓之。宋人大败,公伤股,三日而死。此乃慕自亲仁义之祸。夫必恃人主之自躬亲而后民听从,是则将令人主耕以为食,服战雁行也民乃肯耕战,则人主不泰危乎!而人臣不泰安乎!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材料二:
苏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宋公,天子之上公。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而《公羊传》以为文王之战不过此,学者疑焉,故不可不辩。
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而宋襄公执鄫子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泓之役,身败国衄,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人能紾①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饥于壶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于鄯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
以愚观之,宋襄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其得丧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则同也。其不鼓不成列,不能损襄公之虐;其抱孺子而泣,不能盖王莽之篡。使莽无成则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
(节选自苏轼《宋襄公论》,有删改)
【注】①紾:弯转,扭曲。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以不仁A之资B盗C仁者D之名尔E而宋襄公F执鄫子G用H于次睢之社。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指动作已经完成,与《过秦论》“始皇既没”中的“既”词义相同。
B. 涉,徒步渡水,与《归去来兮辞并序》“园日涉以成趣”的“涉”词义相同。
C. 重伤,指再次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与现在所说的“造成重伤”并不一样。
D. 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可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襄公率兵与楚国交战,宋国的右司马购强建议,楚国战士比宋国多,如果宋国在楚国人渡河过半还没排好队列时发动攻击,就可以打败他们。
B. 宋襄公因不采纳建议而受到右司马的批评,宋襄公命令说,你不回到队列中去就要接受军法处置;待楚国布好阵势再发动进攻,结果被打得大败。
C. 宋楚之战,《春秋》写宋襄公以高贵之身去做卑微的事,战败之罪显而易见;《公羊传》却赞誉他如周文王。其中的分歧疑义,苏轼认为有必要辩明。
D. 在苏轼看来,宋襄公和王莽类似,宋襄公“不攻击还未列好阵势的敌人”,并不能减损他本性暴虐的程度;王莽抱着孺子哭泣,并不能掩盖他篡夺权位的野心。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
(2)使莽无成则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
14. 苏轼认为宋襄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这样认为?

【答案】
10. BEG 11. B 12. C
13. (1)现在楚军还未渡过河就攻击他们,妨害了道义。请让楚国人完全渡过了河排好阵势然后击鼓向他们进攻。
(2)假如王莽篡位不成功,他就是一个宋襄公;假如宋襄公得志了,他就是一个王莽。
14. 第一问:苏轼认为宋襄公是一个想用不仁的手段窃取“仁者”的美名的人。
第二问:①宋襄公杀害鄫国的国君鄫子,就像屠杀猪狗一样,毫无仁义之心。②宋襄公是想用仁义的名声骗取诸侯霸主的地位。


【解析】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他是以不仁的本质,窃取“仁者”的美名罢了。而宋襄公捉拿鄫国的国君鄫子,并将他杀害用来祭祀睢水的神庙。
“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句子结构大体一致,中间B处断开;“尔”用于句尾,煞尾语气,其后E处断开;“宋襄公执鄫子”主谓宾齐全,其后G处断开。故选BEG处断句。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文化常识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宋国人已摆好阵势。/始皇去世之后。
B.错误。徒步渡水/游玩、游览。句意:请求(让军人)在楚国人渡河过半。/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
C.正确。“造成重伤”的“重伤”指严重伤害。句意:不重复伤害伤兵。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宋襄公以高贵之身去做卑微的事”错误。根据原文“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可知宋襄公是“以高贵的身份”与楚国这样卑微的“夷狄”之国打仗,却打了败仗,是有罪的。而不是说宋襄公做了“卑微的事”。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济”,渡,过河;“害”,妨害,损害;“鼓”,击鼓使……前进,名词活用为动词。
(2)“使”,假使,假如;“使莽无成则宋襄公”,判断句,用“则”表判断;“亦一莽也”,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第一问:结合“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可知 ,苏轼认为宋襄公是一个想用不仁的手段窃取“仁者”的美名的人。
第二问:结合“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可知,宋襄公杀害鄫国的国君鄫子,就像屠杀猪狗一样,毫无仁义之心。结合“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可知,宋襄公是想用仁义的名声骗取诸侯霸主的地位。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涿谷交战。宋国人已摆好阵势,楚国人还没有完全过河,宋国的右司马购强小步快跑过来劝谏说:“楚国人多而宋国人少,请求(让军人)在楚国人渡河过半,还没有排好队列时向他们攻击,一定可以打败他们。”宋襄公说:“我听君子说:‘不重复伤害伤兵,不捉须发斑白的老人,不把人推向危险的地方,不逼迫人到困苦的地步,不击鼓向没有排好阵列的敌军进攻。’现在楚军还未渡过河就攻击他们,妨害了道义。请让楚国人完全渡过了河排好阵势然后击鼓向他们进攻。”右司马说:“您不爱惜宋国的民众,不保全国家的根本,只不过要表现自己的仁义罢了。”宋襄公说:“不回到你的队列里去,我将按军法处置你。”右司马回到队列里,楚国人已排好队列构成了阵势,宋襄公这才击鼓进攻。宋国人大败,宋襄公被射伤了大腿,过了三天就死了。这就是追求亲自实行仁义的祸害。一定要依靠君主亲自去做而后民众才能听从,这样就要让君主耕种田地为自己谋食、排在队伍的行列里行军打仗民众才肯耕战,那么君主不是太危险了吗?而臣子不是太安全了吗?
材料二:
苏轼认为:《春秋》记载战争,没有像这样严谨而且全面的了。宋襄公,是周朝天子(最为敬重)的上公。以天子尊敬的上公身份,去抵挡夷狄这样的卑微者,最终打了败仗,宋公的罪过显而易见了。而《公羊传》认为文王之战不过如此,学者们对此有怀疑,所以我不能不加以辩明。
宋襄公不仅仅是行仁义而不能善终的人。他是以不仁的本质,窃取“仁者”的美名罢了。而宋襄公捉拿鄫国的国君鄫子,并将他杀害用来祭祀睢水的神庙。君子杀一头牛尚且不忍心,而宋襄公杀害一国的君主就像屠杀猪狗一样。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干得出来,天下的事情还有什么(是他)不忍心干的呢!泓水之战,宋襄公负伤,宋国受到重创,竟然想以“不使受伤的敌人再次受伤,不捉拿白发老人”为借口来欺骗各国诸侯。一个人能扭伤他兄弟的手臂夺取食物,却能够对着饭食忍饥挨饿,天下人都知道这不合情理。宋襄公能够忍心杀害鄫子,却不忍心攻击受伤之人和老年人,这难道可以说是合情合理吗?
在我看来,宋襄公就是王莽这类人。宋襄公以为诸侯的霸主地位可以通过名声取得,王莽以为天下可以凭文诏获取。他们得失大小不同,但不能欺骗天下则是相同的。宋襄公不攻击还未列好阵势的敌人,并不能减损他本性暴虐的程度;王莽抱着孺子哭泣,并不能掩盖他篡夺权位的野心。假如王莽篡位不成功,他就是一个宋襄公;假如宋襄公得志了,他就是一个王莽。


相关阅读
1 【甲】文帝之后六年【乙】齐景公时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文言文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 【查看全文】

2 帝在兵间久,厌武事阅读答案与翻译-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警急,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邓禹、贾复知帝偃干戈 【查看全文】

3 张岱《湖心亭看雪》《自为墓志铭》阅读答案与翻译-2022年中考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查看全文】

4 《秦州新筑东西城记》阅读答案与翻译

秦州新筑东西城记 (北宋)尹洙 城,武备之一,譬于兵,为器之大者也.。古圣王捍.患底民,弓矢甲胄,与城郭沟池交相为用,以利后世,世人不推究古始,以为王者专任德教,不必城 【查看全文】

5 《论词》阅读答案与翻译-李清照,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论词 李清照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 【查看全文】

6 《副使失物》阅读答案与翻译

副使失物 李士衡为馆职①,使高丽。一武人为副。高丽礼毕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②,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③藉船底,然后实④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