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16. 解释下列加点词
(1)未可明诏大号
(2)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3)必复之全之
(4)甘受诟厉
17. 以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它三句的是( )
A. 既泣之三日 B. 乃誓疗之,纵之,顺之
C. 必复之全之 D. 辟病梅之馆
18. 翻译
(1)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2)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
19. 有人评价本篇和高一教材中柳宗元的散文《__________》 (请写出篇名)在思想倾向上有相同之处。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它们的相同之处。
【答案】16. 明诏 公开宣告 斫:砍断 复 :使-----恢复 诟厉: 辱骂 17. D
18. (1)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
(2)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棕绳的束缚;把五年作为期限
19. 《种树郭橐驼传》。相通之处是都表现了对封建统治者干预和束缚的不满,都透露了个性自由发展的要求;《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之道类比为官之理,批评烦政扰民,阐述要顺应民心,顺乎自然的道理;本篇则借梅喻人,阐明在封建社会,人性受到压制和摧残,提倡个性自由与解放。
【解析】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结合语法知识来解答。“未可明诏大号”,联系前面“心知其意”可知,这段话是说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句中的“明”即“公开”,“诏”即“宣告”。“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从“斫”的字形来看,斤为形,石为声,从斤表示与刀斧有关,故意思为用刀斧砍。“必复之全之”,从语法角度来看,“复”本是“恢复”,“全”本是“完整,保全”,而此处是使动用法,即“使……恢复”“使……得以保全或完整”。“甘受诟厉”,从语境来看,意思是心甘情愿受到辱骂,“诟厉”意思是“讥评,辱骂”。
1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它三句”,这是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之”的用法如下:作为动词,到;作为结构助词,可以解释“的”,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倒装句的标志;作为代词。D项,“辟病梅之馆”,“之”,结构助词,的。A项,“既泣之三日”,“之”是代词,代病梅;B项,“乃誓疗之,纵之,顺之”,“之”是代词,代病梅;C项,“必复之全之”,“之”是代词,代病梅,这三项相同。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本题中,比如“之”,本题ABC三项的“之”在句中的位置都一样,都是放在动词后,故为代词;而D项应为助词,的。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非”,不是;“蠢蠢”,本为“无知的样子”,此处可意译为“忙忙碌碌的样子”;“以”,介词,凭借;“智力”,古今异义词,智慧力量;“为”,动词,做得到。第二句中,“悉”,全都;“于”,在;“棕缚”,棕绳的束缚;“以……为”,把……作为;“期”,期限。
1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有人评价本篇和高一教材中柳宗元的散文……(请写出篇名)在思想倾向上有相同之处。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它们的相同之处”,考生需要先把握本文的主旨,才能根据这一主旨找到另一篇作品。《病梅馆记》中,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由此可以联系高一教材中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然后分析《种树郭橐驼传》是如何以种树之道来比为官之理,找出两篇文章的共性即可。
参考译文: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对于)这,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没有一盆完好的。我已经为它们流了好几天泪之后,于是发誓要治疗它们:我放开它们,使它们顺其自然生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棕绳的束缚;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使它们恢复和使它们完好。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心甘情愿受到辱骂,开设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唉!怎么能让我有多一些空闲时间,又有多一些空闲的田地,来广泛贮存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态的梅树,竭尽我毕生的时间来治疗病梅呢!
相关阅读
1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阅读答案与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 【查看全文】
2 陆游书房阅读答案与翻译陆游书房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 【查看全文】
3 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 【查看全文】
4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阅读答案与翻译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 【查看全文】
5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6 宋·苏轼《魏武帝论》唐·朱敬则《魏武帝论》阅读答案与翻译文本一: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古之所谓大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