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答案与翻译-苏辙《栾城集》

发布时间: 2022-08-05

武昌九曲亭记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北宋苏辙《栾城集》)
【注】①齐安:古郡名,即黄州。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B.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C.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D.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一般分为平调、升迁、降职。如“转迁”为调职,“迁除”表升迁,“左迁”指降职。
B. 浮图,佛教术语,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文中“浮图精舍”指佛家寺庙。
C. 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充当的头巾,地位高贵者所服,在宋明时期士大夫常喜戴之。
D. 斤,古代的一种生产工具,又可用作武器,用于战争,和戈、矛、剑、戟起着同样的作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写游山之乐,先从苏轼谪居黄州写起,后以西山、寒溪两寺之“萧然绝俗”来体现西山的深秀幽绝,极力表现其寄情山水的胸怀。
B. 文章次写修亭之乐,具体说明苏轼建亭的经过,并点明其从中获得乐趣,既呼应上文西山胜景与游山之乐,又以一“乐”字引出末段。
C. 文章末写乐之内涵,前半段回忆,后半段议论,说明被贬黄州之后的苏轼开始酷爱山水,并由此引发议论,点明苏轼“乐于是”的原因。
D. 文章巧用双线结构,描写苏轼游山建亭的详细过程与赞美苏轼“适意为悦”的情怀相辅相成,景致美、人情美、哲理美三者浑然交融。
13. 把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2)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图片

【答案】
10. D    11. C    12. C  
13. (1)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波平浪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上酒,驾着渔舟,横渡到江南边去。
(2)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没有什么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致已经满足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笑着说:“这大概是上天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愿望吧?”一座新亭子就开始修建了。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终于完备了。子瞻非常高兴。
“入山”是“视之”的状语,不可断开,排除AC;
“之”为“营”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地位高贵者所服”错误,应是地位低贱者所服。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说明被贬黄州之后的苏轼开始酷爱山水”错误,根据“昔余少年,从子瞻游……”可知,回忆的内容是写苏轼少年时游山玩水的情况,并不能“说明被贬黄州之后的苏轼开始酷爱山水”。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图片能力。
得分点:
(1)“每”,每当;“伏息”,平静;“杖策”,拄着拐杖;“乱流”,横渡长江。
(2)“无以”,没有什么;“易”,换取;“既厌”,已经满足;“洒然”,吃惊的样子。


参考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湖北黄冈)后,他的家就住在江边。齐安没有什么名山,可是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连绵起伏,山谷非常幽深,其中有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紧靠着山梁,面朝山沟,被茂密的松树枥树丛所隐蔽,其中寂寞、清静、恍然绝世,听不到车马的喧嚣,看不见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波平浪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上酒,驾着渔舟,到江南去。山中有几个人,待客热情,都爱好游。听说子瞻到来,急忙裹着头巾,笑着出来迎接他,然后一起去游玩。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很疲惫了,他们扫去落叶,席地而坐,大家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得非常开心,都忘记了回家。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没觉得时间有多长。
可是要到西山去时,必须经过青松翠柏之间,还要走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能到达稍微平坦的地方。游人到了这里一定要休息一会儿,人们倚靠在奇形怪状的石头上,在大树的树荫下休息,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以看到巍巍高山,小溪幽谷就在旁边,还有风云变化,树林山脚的阴面和阳面的景像,都展现在人们面前。这里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容纳游人。亭子旁长着几十棵古树,树干很粗壮、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到了树下,就成天在观察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起,子瞻趁机把长树的地方开辟出来,亭子的地基扩大了。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笑着说:“这大概是上天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愿望吧?”一座新亭子就开始修建了。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终于完备了。子瞻非常高兴。
我年轻的时候,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玩。遇山就登山,遇水就划船,子瞻每次都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先下水。有些地方不能到达,子瞻一天就闷闷不乐了。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自由自在地在泉边岩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随意捡着山中的落果,喝着溪水,看到他这样子的人都把他当做神仙。其实天下的乐事很多,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是最开心的。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什么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就好像是喝酒吃饭,丰盛的菜肴摆在面前,只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罢了,而吃下去后,那些食物同样都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知道哪些东西该吃,哪些东西不该吃呢?只要心中无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又有什么呢。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找到快乐的原因。



相关阅读
1 桓公伐孤竹原文_文言文桓公伐孤竹翻译赏析

文言文《桓公伐孤竹》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查看全文】

2 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

(1)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句子是 , (2)古诗词中,小楼常常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平台,思念、愁苦、感伤 【查看全文】

3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阅读答案与翻译-《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 【查看全文】

4 于江原文_文言文于江翻译赏析

文言文《于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 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优。 【查看全文】

5 《咏雪》阅读答案与翻译-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 【查看全文】

6 《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

(1)《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陆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