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宋史·张载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
B.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
C.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
D.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异学,指“儒释道”以外的其他学说、学派,涉及面广,对后世学说影响很大。
B.神宗,文中指北宋皇帝赵顼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的名号。
C.移疾,古时官员以生病为由请求朝廷准许自己归家休养,多为请求辞官的婉辞。
D.横渠先生,是对张载的尊称,古人有时以任职地、居住地等称其人来表示尊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载博览经典,著书立说。他早年研读了《中庸》和六经,后来屏居南山,读书著述不辍,所著的《西铭》获得程颐的高度评价。
B.张载尊礼贵德,教化百姓。他任云岩令时,定期置办酒食,宴请乡间年长者,并亲自慰问他们,向广大民众宣扬敬老爱老的道义。
C.张载议论政事,应对得体。他回复神宗,如果治理国家不效法三代,终究是苟且之道;他肯定王安石与人为善,对新政表示支持。
D.张载传道授业,化育后人。他在京师讲授《易》经,听者众多:离开官场后继续讲学,教导学生学习时要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
(2)《西铭》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
14.张载受到二程的哪些积极影响?请简要说明。
答
10.D
11.A
12.C
13.(1)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于是告诫他说:“儒学之士自有名教感到可乐,为什么要谈论兵事呢?”
(2)《西铭》发展了从前圣贤们所没有讲到的道理,与孟子的人性本善、修养气质的论点是同一个道理,自从孟子以后大概再没有见到过。
14.①知道自己对《易》的理解不够深刻。②专注儒学,创立了自己的学说。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婚丧葬祭”指的是婚礼、丧礼、葬礼、祭礼四种礼仪,都是名词,结合紧密,其间不可断开,由此排除A、C项;
“条理”是“编排条理”的意思,“成书”是“写成书籍”的意思,“成书”紧承“条理”;“使”作动词,“可举而措诸事业”的是前句的“条理成书”。因此“条理”和“成书”之间不可断开,由此排除B项。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家里婚、丧、葬、祭之礼,大概都用先王的本意,而附之以现在的礼节。又议论考定井田、宅里、学校的礼法,都想编排条理写成书籍,使之可以成就于他的学术事业。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指‘儒释道’以外的其他学说、学派”说法错误。异学,指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学说。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他肯定王安石与人为善”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公与人为善,则人以善归公”,意思是说:只要王安石与人为善,那么别人也会以善道报答王安石。这是张载对王安石的劝告,并非“肯定王安石与人为善”。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远器”,远大抱负;“警”,动词,告诫;“兵”,名词,兵事。
(2)得分点:“扩”,动词,发展;“功”,名词,道理;“盖”,副词,大概。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和归纳信息要点的能力。
文中说张载学习六经后,“尝讲《易》京师”,但在见到二程“与论《易》”之后,认为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并“撤坐辍讲”,可见二程对《易》的理解影响了张载,使他知觉自己对《易》的理解不够深刻,改变了先前的观点。
文中说张载在见到二程之后,“与二程语道学之要”,然后说“‘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可见二程对道学要义的理解影响了张载,使他认为儒学是天下学说的正宗,从此专注其中,法古力行,抛弃“异学”,最终创立了“尊礼贵德、乐天安命,黜怪妄,辨鬼神”的学说。
参考译文: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年时代喜欢谈论军事。二十一岁那年,以书信拜谒范仲淹,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于是告诫他说:“儒学之士自有名教感到可乐,为什么要谈论兵事呢?”趁机劝告他读《中庸》。张载读了这本书,还认为不满足,于是又访寻学习佛教、道家之书,长年累月探究这种说教的深刻含意,无所收获,便反过来求之于《六经》。曾经在京师讲解《易》,跟随他听讲的人很多。一天傍晚,程颢、程颐二兄弟来了,与他讨论《易》,第二天他告诉别人说:“等到见了二程,觉得他们对《易》的理解透彻,是我所比不上的,你们可以拜他们为师。”于是撤掉师座,停止讲学。同二程谈论道学的要义,精神焕发地、很自信地说:“我求得的道义已满足了,还有什么其他的事值得追求啊!”于是全部抛弃了其他的学说。张载考取进士,被任命为祁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治理政事以敦厚根本完善民俗为首先要办的事务,每个月的吉日,准备酒菜食物,召集乡间老人会聚在县衙署,亲自为他们敬酒,使人们都知道奉养老人和侍奉年长的人的道义,趁机询问民间的疾苦。熙宁初年,御史中丞吕公著进言张载具备古人之学,神宗召见张载,向他询问治国之道。他回答说:“治理政事如果不效法三代(夏、商、周)的话,终究是苟且之道。”神宗很高兴,让他担任崇文院校书。有一天他见到了王安石,王安石用新政来问他,张载回答说:“您与人为善,那么别人也以善道报答您;如果像教导玉工雕琢玉器那样,则应该有不接受听从命令的人了。”回到朝廷,随即因病迁移隐居在南山脚下,整天端端正正地坐在一间屋子里,座位左右都是书籍,俯身读书,仰坐思考,有所心得就记载下来。有时半夜起床坐着思考、学习,点上蜡烛来照着写作。他穿的是破旧衣服,吃的是蔬菜粗食,给他的学生讲习学业,每次都教以学业一定要像圣人才罢休。所以他的学问是尊崇礼教,以德为贵,乐天安命,黜除怪诞妖妄,辨清鬼神妖怪。他家里婚、丧、葬、祭之礼,大概都用先王的本意,而附之以现在的礼节。又议论考定井田、宅里、学校的礼法,都想编排条理写成书籍,使之可以成就于他的学术事业。吕大防推荐他说:“张载自始至终,善于发现圣人遗留下来的旨意,他所谈论的政治是稍可复行古制。”于是召他知太常礼院。因与太常礼院官员议论礼仪不一致,又以生病辞归,到半路上病得很厉害,晚上洗澡换衣后去睡觉,第二天清晨去世。张载博学古识,努力实践,成为关中士大夫们的一代宗师,当时的人都称他为“横渠先生”。写有《西铭》一书。程颐曾经说:“《西铭》发展了从前圣贤们所没有讲到的道理,与孟子的人性本善、修养气质的论点是同一个道理,自从孟子以后大概再没有见到过。”
相关阅读
1 《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始皇为了防止百姓反抗,实行愚民政策,相关句子
(1)《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风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查看全文】
2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乙】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阅读答案与翻译【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查看全文】
3 【甲】送东阳马生序【乙】王冕僧寺夜读阅读答案与翻译-2021年中考题【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 【查看全文】
4 病说原文_文言文病说翻译赏析文言文《病说》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客有患郁湮之疾者,龙子过而问焉,见其兀然而坐,偃然而息,日饭三鬴,食之尽器。龙子曰:子病乎?曰:病矣。 【查看全文】
5 松风阁记阅读答案与翻译-刘基松风阁记 (明)刘基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 【查看全文】
6 此术之接物之道原文_文言文此术之接物之道翻译文言文《此术之接物之道》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人主仁而境内和矣,故其士民莫弗亲也;人主义而境内理矣,故其士民莫弗顺也;人主有礼而境内肃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