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终年五十五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19-05-06
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终年五十五。武帝受禅,追尊号曰文皇帝,庙称太祖。文皇帝讳昭,景帝之母弟也。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景帝崩,天子命帝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帝用嘏及锺会策,自帅军而还。至洛阳,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固辞不受。甘露二年,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以淮南作乱,议者请速伐之。秋七月,奉天子及皇太后东征。吴使文钦等三万余人来救诞,诸将逆击,不能御。因命合围,分遣羸疾就谷淮北,廪军士大豆,人三升,钦闻之,果喜。帝愈羸形以示之,多纵反间,扬言吴救方至。诞等益宽恣食,俄而城中乏粮。石苞、王基并请攻之,帝曰:“今三叛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将使同戮。吾当以长策縻之,但坚守三面。若贼陆道而来,军粮必少,吾以游兵轻骑绝其转输,可不战而破外贼。外贼破,钦等必成擒矣。”三年春正月壬寅,诞、钦等出攻长围,诸军逆击,走之。初,诞、钦内不相协,及至穷蹙,转相疑贰。会钦计事与诞忤,诞手刃杀钦。钦子鸯攻诞,不克,踰城降。
帝谓诸将曰:“可攻矣!”二月乙酉,攻而拔之,斩诞,夷三族。吴将唐咨等帅其属皆降。或言吴兵必不为用,请坑之。帝曰:“就令亡还,适见中国之弘耳。”于是徙之三河。景元元年夏四月,天子既以帝三世宰辅,政非己出,情不能安,又虑废辱,将临轩召百僚而行放黜。事泄,帅左右攻相府,称有所讨,敢有动者族诛。相府兵将止不敢战,贾充叱诸将曰:“公畜养汝辈,正为今日耳!”太子舍人成济抽戈犯跸,天子崩于车中。帝召百僚谋其故,于是归罪成济而斩之。立燕王宇之子常道乡公璜为帝。咸熙二年五月,天子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乐舞八佾,位在燕王上。
(节选自《晋书·帝纪第二·文帝司马昭》)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将逆击 逆:预先。
B. 诞等益宽恣食 恣:放纵,肆意。
C. 吾当以长策縻之 縻:牵制。
D. 及至穷蹙 穷:处于困境。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壬寅,此处为干支纪日。干支还可纪年、纪时。“壬寅”前为辛丑,后为癸卯。
B. 中国,即中原地区。古代称长江流域的中原地区为中国,以别于四方蛮夷地区。
C. 宰辅,辅佐帝王执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魏时司马家族掌权,连续三代为相。
D. 八佾,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乐舞。佾是乐舞的行列,八佾为八行八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昭善于把握机会。景帝去世时,他不昕天子命令,自己率军返回洛阳,得以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掌握了朝中大权。
B. 司马昭智慧过人。诸葛诞叛乱时,他制造自己兵力虚弱的假象,断绝诸葛诞的粮草供应,一直等到敌方阵营内乱时才发起反攻。
C. 司马昭善良而仁慈。他拒绝坑杀吴国降卒而主张将他们迁徙到三河,认为即使他们不肯效力而逃回去,也显示了国家的大度。
D. 司马昭颇有心计,善于掩饰。景帝去世时,他手握重权却拒绝佩剑穿鞋上殿;诛杀天子事发生后,他与百官商议归罪于成济。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
(2)会钦计事与诞忤,诞手刃杀钦。钦子鸯攻诞,不克,踰城降。
【参考答案】
10. A 11. B 12. A
13. (1)遇到魏国奢侈腐败后的时期,皇帝废除了苛捐杂税,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百姓都很高兴。
(2)等到文钦计算的事情和诸葛诞不相符合时,诸葛诞亲手杀了文钦,文钦的儿子文鸳攻打诸葛诞,没有成功,翻过城墙投降。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A项“诸将逆击”的“逆”,结合动词“击”可知,迎战的意思。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B项,“长江流域”应为“黄河流域”。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善良而仁慈”不恰当,不杀降卒主要体现的是他的大器有远见。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蠲除”译为免除,“苛碎”译为苛刻繁琐之事,“夺”译为强占,“悦”译为高兴。
(2)“忤”译为抵触,“克”译为取胜,“踰”译为越过。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参考译文]
秋八月辛卯,帝死于正堂,终年五十五岁。武帝接受禅让,追加尊号为文皇帝,庙号称太祖。文皇帝名昭,是景帝的同母兄弟。时值魏明帝大行奢侈之后,文帝免除苛刻繁琐之事,不占农时,百姓十分高兴。景帝死,天子命令文帝镇守许昌,尚书傅嘏率领六军返回京师。文帝采用傅嘏及钟会的策略,自己率军返回。到了洛阳,升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佩剑穿鞋上殿。文帝坚决推辞不接受。
甘露二年,镇东大将军诸葛在淮南作乱,商议的人们请求迅速讨伐他。秋七月,事奉天子及皇太后一同出征。吴国派文钦等三万余人来救援诸葛诞,诸将迎击,抵挡不住。于是命令合拢包围圈,分批派遣病弱者去淮北取得给养,开仓分给军士大豆,每人三升。文钦听到消息,果然高兴。文帝更加显示出兵力虚弱的样子,多次行使反间计,扬言吴国救兵快要到了。诸葛诞等人更加宽心任意吃喝,不久城中缺粮。石苞、王基一同请求攻打,文帝说:“现今三个叛贼在孤城中聚在一起,上天或许将使他们同时遭受杀戮。我们应当用长远的策略牵制敌人,只需坚守三面。如果敌人从陆路来,军粮一定少,我们用装备轻便行动迅速的骑兵断绝他们的中转运输,可以不交战而打败外来敌人。外敌被击败,文钦等人必定成俘虏。”三年春正月壬寅,诸葛诞、文钦等出城攻打围城军队,各军迎击,打跑了他们。起初,诸葛诞舆文钦内部不相融洽,到了处境窘迫时,转而互相猜疑。恰逢文钦与诸葛诞商议事情时意见不一,诸葛诞持刀杀了文钦。文钦的儿子文鸯进攻诸葛诞,不胜,出城投降。文帝对众将说:“可以攻城了。”二月乙酉,攻城并夺取了城池,杀诸葛诞,灭三族。吴国将领唐咨等人率领他们的部属都投降。有人说吴国兵士必定不会为魏国效力,请求活埋了他们。文帝说:“即使他们逃回吴国,正好显示我中原国家的大度。”于是把他们迁徙到三河。
景元元年夏四月,天子既因为文帝三代辅佐朝政,政令不是自己发出,因此于心不安,又顾虑被废受辱,将亲临大殿前召集百官放逐罢黜文帝。事情泄露,率手下人攻打相府,宣称有叛逆要讨伐,谁敢妄动诛杀全族。相府的兵将住手不敢交战,贾充喝斥诸将说:“司马公供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天啊!”太子舍人成济抽出戈进击车驾,刺天子,天子死在车中。文帝召集百官商讨这次变故,于是归罪于成济而杀了他。立燕王曹宇的儿子常道乡公曹璜作皇帝。咸熙二年五月,天子命令文帝的冠冕装饰有十二道旒,建立天子的旌旗,乐舞用八佾,地位在燕王之上。



相关阅读
1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阅读答案与翻译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 【查看全文】

2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阅读答案与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 【查看全文】

3 宋·苏轼《魏武帝论》唐·朱敬则《魏武帝论》阅读答案与翻译

文本一: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古之所谓大智 【查看全文】

4 陆游书房阅读答案与翻译

陆游书房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 【查看全文】

5 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 【查看全文】

6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

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