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二)汉用陈平计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2-08-07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鸿门宴》)
(二)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注]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注]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攻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项羽矫诏杀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项是(     )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随。
②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意:料到。
③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同“隙”,隔阂、嫌怨。
④若人前为寿             寿:敬酒献物,祝人长寿。
⑤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翅膀。
⑥稍夺其权             夺:剥夺。
⑦人臣之分也             分:区别。
⑧合则留             合:合并。
A.②③⑦⑥ B.①③⑤⑥ C.①⑤⑦⑧ D.①④⑤⑥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
B.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
C.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
D.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
3、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致歉,表示与项羽是同盟关系,无意与之争锋,项羽表现得毫无谋略,没有责怪刘邦,且立刻说出了告密人。
B.项羽的团队内部人心不齐,范增有谋且忠于项羽,但项羽却没有听从他的计谋,项伯有意袒护刘邦,竟然得到项羽的允许。
C.苏轼认为范增离开项羽是必然的,只是时间太晚了。对于范增是否应在鸿门宴后离开的问题,苏轼则持否定态度。
D.苏轼认为项羽杀宋义,弑义帝,范增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自此,项羽开始怀疑范增,范增最终因项羽猜忌而离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5、选文二中,苏轼是从什么角度论述范增离开项羽的时间的?请简要说明。



1、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①句意: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从”:使……跟从,率领,带领。
⑤句意: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⑦句意:是做臣子的职责。“分”:职分、本分。
⑧句意:意见相合就留下来。“合”:投合。
故选C。
2、A  句译:既然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那么范增)应当在此时离开项羽吗? “以何事”,修饰后面的“去”,“在什么时候离开”,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D; “劝羽杀沛公”的主语是“增”,即范增,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C。 故选A。
3、D.“苏轼认为项羽杀宋义,弑义帝,范增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错误。根据原文“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苏轼认为范增反对项羽杀义帝。 故选D。
4、(1)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2)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大丈夫吗?
5、苏轼是从项羽与范增之间的名分关系角度论述的。项羽杀宋义时,两人是同事关系,而非君臣关系,范增应该在此时离开项羽。而鸿门宴时,项羽和范增是君臣关系,两人的所作所为都符合君臣关系,范增离开没有正当性。



相关阅读
1 于江原文_文言文于江翻译赏析

文言文《于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 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优。 【查看全文】

2 桓公伐孤竹原文_文言文桓公伐孤竹翻译赏析

文言文《桓公伐孤竹》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查看全文】

3 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

(1)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句子是 , (2)古诗词中,小楼常常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平台,思念、愁苦、感伤 【查看全文】

4 《咏雪》阅读答案与翻译-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 【查看全文】

5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阅读答案与翻译-《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 【查看全文】

6 《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

(1)《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陆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