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隋书·列女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 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B. 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C. 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D. 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世子以外的其余继承人不能承袭爵位。
B. 刺史,职官名在汉武帝时开始设置。刺史的职责是出行巡察郡县,“刺"的意思是检核问事。
C. 茅土,指王侯的封爵。天子分封王侯,用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方向取色土,包以白茅授之。
D. 姻戚,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包括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和配偶血亲的配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郑母年轻守寡,重视教育儿子。善果每次处理公事,如分析裁断合理,母亲就高兴:如果办事不公允,母亲就发怒斥责他,以此鞭策儿子。
B. 郑母勤劳持家,从不骄纵享乐。虽然善果身居高位,官至三品,俸禄丰厚,但郑母仍自己动手纺纱织布,不贪图享受,不接受亲威的情赠。
C. 郑母生活节俭,一向深居简出。不是为了祭祀祖先神灵或宴请宾客,酒肉不能随便端上桌;亲戚家有事,也只是多送礼品,她也不去走访。
D. 郑母品德高尚,善果深受影响。善果历任多处州郡长官,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被人们称为清廉的官员,隋炀帝时他的政绩曾被等评为上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失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
(2)非自手作及庄园禄赐所得,显亲族礼遗,悉不许入门。
【参考答案】
10. D 11. A 12. A
13. (1)对内会败坏( 败落、丢失)你家族的好风尚,甚至还可能丢掉官职爵位,对外又损害了天子的法令,从而自取罪过。
(2)如果不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或是自己庄园出产的,或是受俸禄奖赏得来的,即使是亲族馈赠的物品,一概(都)不许进入自己的家门。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汝”是你的意思,修饰“先君”,译为你的父亲,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以身徇国”是为了效忠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句意:我做你家的媳妇,主持家务。我知道你去世的父亲,是忠诚勤劳的人,他为官清廉恭谨,从不过问私事,最后以身殉国。我希望你也有你父亲那样的品格。故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世子以外的其余继承人不能承袭爵位”错误。“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的其余继承人则减三等袭爵。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母亲就发怒斥责他”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若行事不允,或瞋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食”分析可知,如果儿子处理公务时不公允或随意发怒施展威风,他母亲就会回到后堂,蒙着被子哭泣,一整天也不吃饭。郑母并未恼怒斥责。故选A。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内”,对内(名词作状语);“坠”,败坏、败落;“尔”,你、你的,代词;“或”,或者、或许,此处可以译为甚至;“外”,对外(名词作状语);“亏”,使动,使……亏,损害;“之”,助词,的;“法”,法令;“以”,连词,表承接;“罪戾”,罪过、罪恶。(2)“手”,亲手(名词作状语);“及”,连词,和,此处意译为或;“禄赐”,禄赏,俸禄奖赏;“所得”,“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得到的东西;“遗”,馈赠;“悉”,全、都。
参考译文:
郑善果的母亲是清河崔氏家族的女儿。在十三岁时,嫁给郑诚,后生下善果。郑诚在征讨尉迟迥时,奋勇作战而死在战场上。郑善果因为父亲是为朝廷的事情战死的,所以才几岁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成为开封县公,享有一千户的封邑。开皇初年,被升任为武德郡公。十四岁时,被授予沂州刺史的官职,后又改任景州刺史,不久又担任鲁郡太守。善果母亲生性贤明,有气节操守,她广泛地读过各种典籍,因此懂得治理的方略。每当郑善果处理政务时,他母亲总是坐在胡床上,在帏帐后面听。听到儿子分析判断处理问题合理,回来后她就显得很高兴,就让儿子坐下,母子两人相对谈话说笑。如果儿子处理公务时不公允或随意发怒施展威风,他母亲就会回到后堂,蒙着被子哭泣,一整天也不吃饭。郑善果就俯伏在床前请罪,不敢起身。他母亲这才起来对他说:“我不是生你的气,是为你家感到惭愧。我做你家的媳妇,主持家务。我知道你去世的父亲,是忠诚勤劳的人,他为官清廉恭谨,从不过问私事,最后以身殉国。我希望你也有你父亲那样的品格。你从小就继承爵位,后担任地方长官,这难道是靠你自身的本事得来的吗?你怎么不想想这些却随便生气耍威风,任意骄傲享乐而使政事败坏!那样一来,对内败坏了家族的好风尚,甚至还可能丢掉官职爵位,对外又损害了天子的法令而自取罪过。那样的话,我死的时候又哪有脸面在地下与你父亲见面呢?”善果的母亲总是自己纺线织布,直到半夜才休息。郑善果就说:“我已被封侯享有封地,位居三品官,俸禄足够用,母亲何必要这样辛勤地劳作呢?”母亲回答说:“唉!你已经长大了,我总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了,今天听了你这话,才知道你还不 懂啊。你现在的这些俸禄,原本是天子报答你父亲为国事殉命才给你的啊。而且纺纱织布,这是妇女的本分,上自皇后,下到士大夫的妻子,都各自有自己应该做的事。如果懒惰,就会骄傲放纵。我虽然不懂得礼,难道可以败坏自己的名声吗?”郑母生性又节俭,如果不是祭祀祖先神灵或宴请宾客,酒肉不能随便端上桌。经常在清静的屋子里端坐着,从不随便走出大门。娘家或婆家亲戚有红白喜事,也只是赠送丰厚的礼品,都不到人家家里去。所有的东西,如果不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或是自己庄园出产的,或是受俸禄奖赏得来的,即使是亲族馈赠的物品,一概不许进入自己的家门。郑善果历任多处州郡长官,都只是从家里带饭菜到衙门里吃。公家提供的补助,一概不允许接受,全都用来修理衙门房舍和分送给下属。郑善果因为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被人们称为清廉的官员。隋炀帝派遣御史大夫张衡前去慰劳他,考评他的政绩为上等。
相关阅读
1 《答段缝书》阅读答案与翻译
答段缝书 [宋]王安石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 【查看全文】
2 戴胄犯颜执法阅读答案与翻译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 【查看全文】
3 沈君理传原文_文言文沈君理传翻译赏析文言文《沈君理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 【查看全文】
4 秦攻魏,取宁邑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战国策·赵策四》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 【查看全文】
5 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齐纪六》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黄门侍郎郭祚曰:山水者,仁智之所乐,宜复修之。帝曰:魏明帝以奢失之于前,朕岂可袭之于后乎!帝好读书,手不释卷,在舆、据鞍,不忘讲道。善 【查看全文】
6 传是楼记阅读答案与翻译-[清]汪琬传是楼记 [清]汪琬 ①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