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首升
云梦山人孙斯亿,字兆孺,华容人也。七岁能赋诗,年十四补弟子员,声称籍甚。久之,上书督学,弃巾褴,日与世外人交,不袖一刺还。遍览名胜,长啸高歌。时人莫之测也。于时若王元美、汪伯玉诸公,靡不倒屣延致山人。山人傲然无所屈,意有所适,往往不谢去。浪游数十年,未尝以私干人。归里,入元石山中,颓然自放以终。远近问字之士,日无虚席。天下无知不知,咸称云梦山人。
山人殆古诗人之狂者也。当分宜秉国时①,杨忠愍、沈经历遇害,著《直言论》以泄其不平。江陵②居首辅时,贻书艾和甫诸公,有田昼责邹浩③之意。比江陵卒,诸公征起,则不出,务全晚节,识者韪之。见人善,多方奖与;见不善,则啮袂愤起,似不能容者。久之,亦无所恨。其始稍戾俗,人亦卒鲜怨之。万历初,料民田,邑中竟为隐弊。山人责令里正毋以私相爱,所得税额独重。里中长老训子若弟者,辄口实山人不置。山人又古独行者流欤?
余尝至澧水,见逆旅壁间,有云梦山人墨迹,时主人年八十余,颇能忆山人遗事。为予言,山人君子人也。流寓数旬,手口不辍。时或当食,投箸绕屋,行吟数匝,乃复食。每上官见访,稍不合,则拂衣起。 人有挟赀鸣不平于山人者,叱不受,已,乃秘为伸之。不令其人知。呜呼,山人,君子人哉!
【注】①当分宜秉国时,指严嵩保持朝政时。②江陵,张居正,时称张江陵。③田昼责邹浩,是指田昼与邹浩以气节相激励。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不袖一刺还用袖子揣着 ②往往不谢去辞别
③未尝以私干人求 ④多方奖与称赞,赞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时人莫之测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
B.颓然自放以终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山人责令里正毋以私相爱 日与哨相后先
D.为予言,山人君子人也 人方为刀俎
(3)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有挟赀鸣不平于山人者,叱不受,已,乃秘为伸之。不令其人知。
(4)云梦山人的君子风范集中表现在他傲世权贵、爱憎分明、诚信无欺等思想品性方面。
(5)试比较本文结尾转述逆旅主人的话和《左忠毅公逸事》结尾转述“余宗老涂山”的话用意有何异同。
答案:
(1)①用袖子揣着②辞别③求④称赞,赞许
(2)B
(3)有个携带钱财来向云梦山人叫冤的人,山人呵斥他不接受他的钱财,事后,却暗地里为那人伸冤,且不让他知道.(“挟赀”“已”“秘”各1分,定语后置句1分,两处主语省略各1分.)
(4)坚守节操(淡泊名利)、爱憎分明、诚信无欺、仗义助人.
(5)《左》文重在借助他人的话,交代文章一些关键材料的来源,增加文章的可信度.本文除此以外,更进一步从侧面补充了云梦山人的生平事迹,凸显了山人特立独行的君子风范,使形象更加饱满.
解答
(1)①从不揣一张名帖回来.袖: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袖子揣着②经常不辞而别.谢:辞别③未曾因为私事求过人.干:求④就多方奖赏与赞许.与:称赞,赞许.
(2)B A.代词,他/定语后置的标志.B.表修饰,相当于“而”;C.代词,指代一方,自己/代词,指代双方;D.介词,对,向/是.
(3)挟赀:携带钱财;已:…之后;秘:暗地里;第一句为定语后置句.句子翻译为:有个携带钱财来向云梦山人叫冤的人,山人呵斥他不接受他的钱财,事后,却暗地里为那人伸冤,且不让他知道.
(4)作答本题,注意首先筛选出文中相关的事件,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从文中叙述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其具有坚守节操(淡泊名利)、爱憎分明、诚信无欺、仗义助人等特点.
(5)作答本题,重点注意引用的话的内容,及其与上文之间的关系.《左》文重在借助他人的话,交代文章一些关键材料的来源,增加文章的可信度.本文除此以外,更进一步从侧面补充了云梦山人的生平事迹,凸显了山人特立独行的君子风范,使形象更加饱满.
参考译文:
云梦山人孙斯亿,字兆儒,是华容人.七岁就能写诗,十四岁(参加科考以异等)补博士弟子员,名气很大.过了一段时间,他给当时的督学上书,舍弃了生员的身份,每天与世外之人交游,从不揣一张名帖回来.到处游观名胜,(时而)长声吟啸(时而)高声歌唱.同时代的人没有谁能了解他.当时像王元美、汪伯玉这些有名望的人,没有不恭敬地迎邀山人的.山人很高傲不肯迁就他们,(一旦)想去哪儿,经常不辞而别.漫游几十年,未曾因为私事求过人.他回到故乡,到元石山里,颓放不羁直到终老.远近前来求学的读书人每天座无虚席.天下无论了解和不了解他的人,都称他为云梦山人.
山人大概像是古代狷狂的诗人吧,当严嵩把持朝政时,杨忠愍、沈经历遭遇迫害,(山人)写下《直言论》来表达心中不平.张居正担任首辅时,山人写信给艾和甫等几位公卿,表达了要以气节相互激励的意思.等到张居正死后,那几位公卿征召山人入朝,山人却不出仕,力求保全晚节,了解他的人都认为他做得对.(山人)看见有人为善,就多方奖赏与赞许;看见人不好的行为,就会咬牙切齿拂袖奋起,好像不能容忍的样子,过了一段时间,也就不再有所忌恨.开始山人与世俗稍有违背,到最后也就很少有人责备他了.万历初年,(朝廷)核计民田亩数,县里的人竞相舞弊瞒报.山人责令里正不要因为私情而偏袒自己,(因此)他所缴的税赋比其他人都重.乡里的长老每当教训子弟时,嘴上总是不断地拿他来作为实例,而山人也不理这些.山人又是古代特立独行的那类人吧!
我曾经到过澧水,看见旅馆的墙壁上,有云梦山人留下的墨迹,当时旅馆的主人已经八十多岁了,还能谈起山人流传下来的故事.他对我说,山人是一位君子啊.他漂泊居住(在我这里)几十天,口吟手写不停.有时正在吃饭的时候,他会放下筷子,绕屋而行,边走边吟诵,要走上好几圈再吃饭.每当有官员来询访他,只要稍有不合意他就起身拂衣而去.有个携带钱财来向云梦山人叫冤的人,山人呵斥他不接受他的钱财,事后,却暗地里为那人伸冤,且不让他知道.唉!山人是真君子啊!
相关阅读
1 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齐纪六》
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黄门侍郎郭祚曰:山水者,仁智之所乐,宜复修之。帝曰:魏明帝以奢失之于前,朕岂可袭之于后乎!帝好读书,手不释卷,在舆、据鞍,不忘讲道。善 【查看全文】
2 沈君理传原文_文言文沈君理传翻译赏析文言文《沈君理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 【查看全文】
3 传是楼记阅读答案与翻译-[清]汪琬传是楼记 [清]汪琬 ①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 【查看全文】
4 秦攻魏,取宁邑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战国策·赵策四》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 【查看全文】
5 戴胄犯颜执法阅读答案与翻译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 【查看全文】
6 《答段缝书》阅读答案与翻译答段缝书 [宋]王安石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