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 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 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系.之矣 系:随着
B.未尝不临文嗟悼. 悼:悼念
C.齐彭殇为妄.作. 妄作:荒唐的做法
D.所以兴.怀. 兴怀:触发感慨
12.下列语句中加点“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知老之.将至
A.句读之.不知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蚓无爪牙之.利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以叙述、议论为主,引出“生死”思考,分析了人们普遍的伤痛,文字格调转入低沉。
B.第二段渗透了作者对古今同为生死无常兴叹感慨的理性思考,批判了老庄玄学的消极虚无。
C.作者在悲叹人生无常的同时并不悲观,文章虽以“悲”作结,但感伤背后有对生命的珍惜。
D.选文表达上多直抒胸臆,语言清新疏朗,句法上骈散兼行且以散句为主,有清俊流动之美。
答
11.B(“悼念”应改为“悲伤”。)
12.B(例句与B,都是取独。A. 提宾标志 C.定后标志 D.代词)
13.A(“首段以叙述、议论为主”错,应是“首段以抒情、议论为主”)
参考译文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相关阅读
1 《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始皇为了防止百姓反抗,实行愚民政策,相关句子
(1)《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风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查看全文】
2 病说原文_文言文病说翻译赏析文言文《病说》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客有患郁湮之疾者,龙子过而问焉,见其兀然而坐,偃然而息,日饭三鬴,食之尽器。龙子曰:子病乎?曰:病矣。 【查看全文】
3 松风阁记阅读答案与翻译-刘基松风阁记 (明)刘基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 【查看全文】
4 此术之接物之道原文_文言文此术之接物之道翻译文言文《此术之接物之道》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人主仁而境内和矣,故其士民莫弗亲也;人主义而境内理矣,故其士民莫弗顺也;人主有礼而境内肃矣, 【查看全文】
5 【甲】送东阳马生序【乙】王冕僧寺夜读阅读答案与翻译-2021年中考题【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 【查看全文】
6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乙】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阅读答案与翻译【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