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凝,字光仪,蔡州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七》

发布时间: 2022-04-09
(赵)匡凝,字光仪,蔡州人也。父德諲,初事秦宗权为列校,当宗权强暴时,表为襄州留后。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蔡州平,以功累加官爵,封淮安王。匡凝以父功为唐州刺史兼七州马步军都校。及德諲卒,匡凝自为襄州留后,朝廷即以旄钺授之。作镇数年,甚有威惠,累官至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匡凝气貌甚伟,好自修饰,每整衣冠,必使人持巨鉴前后照之。对客之际,乌巾上微觉有尘,即令侍妓持红拂以去之。人有误犯其家讳者,往往遭其槚楚,其方严也如是。光化初,匡凝以太祖有清口之败,密附于淮夷,太祖遣氏叔琮率师伐之。未几,其泌州刺史赵璠越墉来降,随州刺史赵匡璘临阵就擒。俄而康怀英攻下邓州,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自是附庸于太祖。及成汭败于鄂州,匡凝表其弟匡明为荆南留后。是时唐室微弱,诸道常赋多不上供,惟匡凝昆仲虽强据江山,然尽忠帝室,贡赋不绝。
太祖将期受禅,以匡凝兄弟并据藩镇,乃遣使先谕旨焉。匡凝对使者流涕,答以受国恩深,岂敢随时妄有他志。使者复命,太祖大怒。天祐二年秋七月,遣杨师厚率师讨之。八月,太祖亲领大军南征,仍请削匡凝在身官爵。及师厚济江,匡凝以兵数万逆战,大为师厚所败,匡凝乃燔其舟,单舸急棹,沿汉而遁于金陵。后卒于淮南。《新唐书》云:师厚由阴谷伐木为梁,匡凝以兵二万濒江战,大败,乃燔其舟,单舸夜奔扬州。行密见之,曰:“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 匡明亦谋奔淮南,子承规谏曰:“昔诸葛兄弟分仕二国,若适扬州,是自取疑也。”匡明谓然,乃趋成都。《欧阳史》云:行密厚遇匡凝,其后行密死,杨渥稍不礼之。渥方宴食青梅,匡凝顾渥曰:“勿多食,发小儿热。”诸将以为慢。渥遣匡凝海陵,后为徐温所杀。初,匡凝好聚书,及败,杨师厚获数千卷于第,悉以来献。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B .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C .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D .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旄钺,旄是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钺是古代兵器,旄钺这里代指军权。
B .昆仲,称呼别人为兄弟的敬词;昆古义为哥哥;仲则是弟弟的意思。昆仲这里指兄和弟。
C .受禅,在古代,当上一代君王老了的时候,就会大力推荐一位能人,把帝位让给他。
D .留后,唐代的时候,节度使出征或入朝,常置留后知节度事,以后成为惯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匡凝出生名门望族。他的父亲赵德諲能够审时度势,后来因为平定蔡州有功,多次加官封爵,被封为淮安王。
B .赵匡凝非常注重形象。每次整理衣冠,一定让人拿着巨大的镜子在前后照看;会见客人时,稍觉乌巾上有灰尘,就让歌妓用红色拂尘拂去。
C .赵匡凝一心忠于朝廷。当太祖派遣使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赵匡凝时,赵匡凝对着使者流泪,表达了自己不敢妄自称帝的想法。
D .赵匡凝爱好收藏书籍。在他的家里收藏了好几千卷图书,后来赵匡凝兵败,家里的藏书被杨师厚获得,全部都献给了朝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自是附庸于太祖。
(2 )行密见之,曰:“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
14 .同是记载赵匡凝兵败到死去的情况,《旧五代史》《新唐书》《欧阳史》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说明。


10 .A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唐朝光启四年(888 )夏六月,赵德諲知道秦宗权必败无疑,于是将汉南之地全部归顺唐朝,又派使者与太祖结好,并发誓戮力同心,共讨宗权。这时太祖做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于是任赵德諲为副,又遥任襄州节度使。
“ 唐朝”是“归”的宾语,所以“归”后不能断开,应在“朝”后面断开,排除B、D。
“ 同讨宗权”谓语、宾语齐全,“时”作“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状语,所以应在“权”后面断开,排除C。
故选A 。
11 .C. 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上一代君王推荐一位能人,把帝位让给他,是“禅让”。“受禅”和“禅让”两者的主体是不同的。
12 .C.“ 自己不敢妄自称帝”错误。由原文“匡凝对使者流涕,答以受国恩深,岂敢随时妄有他志”可知,“岂敢随时妄有他志”表达自己不敢随时世而妄自变节。
13 .(1)赵匡凝害怕,派使者乞求结盟,太祖答应了他,从此附属于太祖。
(2 )行密看到了他就说:“您据守藩镇,把轻便的车和肥硕的马送给敌人,如今打了败仗,才来投奔我!”
14 .①《旧五代史》侧重赵匡凝兵败后逃跑路线,逃跑后的经历一笔带过。
② 《新唐书》侧重赵匡凝兵败逃亡至淮南投奔行密、其弟逃亡成都的情况。
③ 《欧阳史》侧重赵匡凝逃亡到淮南后的情况。
【解析】
13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惧”,害怕;“乞盟”,乞求结盟;“许”,答应;“附庸”附属于。
(2 )“在镇”,据守藩镇;“轻车重马”,轻便的车和肥硕的马;“输”,送给;“乃”,才。
14 .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旧五代史》相关内容为“ 及师厚济江,匡凝以兵数万逆战,大为师厚所败,匡凝乃燔其舟,单舸急棹,沿汉而遁于金陵。后卒于淮南”侧重于匡凝逃跑的路线,“卒于淮南”一笔带过。
《新唐书》中写到“ 师厚由阴谷伐木为梁,匡凝以兵二万濒江战,大败,乃燔其舟,单舸夜奔扬州”,匡凝因和师厚作战失败然后逃到淮南;“匡明亦谋奔淮南,子承规谏曰:‘昔诸葛兄弟分仕二国,若适扬州,是自取疑也。’匡明谓然,乃趋成都”写到匡明逃到成都,所以《新唐书》除了写到他逃跑到淮南的情况,还交代了匡明逃跑的情况。
《欧阳史》中写到“ 行密厚遇匡凝,其后行密死,杨渥稍不礼之。渥方宴食青梅,匡凝顾渥曰:‘勿多食,发小儿热。’诸将以为慢”,这是赵匡凝到达淮南以后的情况,“渥遣匡凝海陵,后为徐温所杀。初,匡凝好聚书,及败,杨师厚获数千卷于第,悉以来献”是赵匡凝被徐温所杀,并且他死后他的藏书都被杨师厚献给朝廷,所以《欧阳史》侧重赵匡凝逃亡到淮南后的情况。


参考译文:
赵匡凝,字光仪,蔡州人。父亲赵德諲,开始时侍奉秦宗权,任列校,当秦宗权强暴时,任襄州留后。唐朝光启四年夏六月,赵德諲知道秦宗权必败无疑,于是将汉南之地全部归顺唐朝,又派使者与太祖结好,并发誓戮力同心,共讨宗权。这时太祖做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于是任赵德諲为副,又兼任襄州节度使。蔡州平定后,因功屡次加官封爵,封为淮安王。赵匡凝凭借父亲的功劳任唐州刺史兼七州马军步军大校。到赵德諲去世后,赵匡凝自封为襄州留后,朝廷也就将旄节斧钺授与他。镇守多年,很有威望德惠,升官至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匡凝气概相貌非常雄伟,喜欢打扮修饰,每次整理衣冠,必使人拿着巨大的镜子在前后照看。会见客人时,乌巾上稍觉有灰尘,就让伺候的歌妓拿着红色的拂尘拂去它。如有人误犯了他的家讳,往往要遭受他的鞭打,其方正严明就这样。光化初年,匡凝因太祖在清口战役失败,便暗中依附于淮南吴国,太祖派氏叔琮领兵攻伐他。不久,他属下泌州刺史赵璠越城投降,随州刺史赵匡璘临阵被擒。不久康怀英又攻下邓州,赵匡凝害怕,派使者乞求结盟,太祖答应了他,从此附属于太祖。到成汭在鄂州战败,赵匡凝上表推荐他弟弟赵匡明任荆南留后。这时唐朝王室微弱,各道通常的赋税多不上供,只有赵匡凝兄弟虽然雄据一方江山,然而尽忠于唐朝王室,贡赋不曾停止。
太祖正准备接受禅让的帝位,因为赵匡凝兄弟都据守藩镇,于是派遣使者预先告诉他自己的意思。匡凝对着使者流泪,回答说自己深受唐朝恩德,不敢随时世而妄自变节。使者回来复命,太祖大怒。天祐二年秋天七月,派杨师厚领兵征讨他。八月,太祖亲自率领大军南征,又请求削除赵匡凝身任官爵。到杨师厚横渡长江时,赵匡凝率领士兵数万迎战,被杨师厚大败,赵匡凝于是焚烧自己的战舰,驾着一只小船急忙划桨,沿汉水逃往金陵。后死于吴国。《新唐书》记载:杨师厚由阴谷砍伐树木搭建桥梁,匡凝率领军队二万临江与之交战,打了败仗,赵匡凝于是焚烧自己的战舰,驾着一只小船夜奔扬州。行密看到了他就说:“您据守藩镇,把轻便的车和肥硕的马送给敌人,如今打了败仗,才来投奔我!”匡明也谋划投奔淮南,子承规劝说:“以前诸葛兄弟分别在两个国家做官,如果你到扬州,这是自取其疑的做法。”匡明认为他说的对,于是跑到成都。《欧阳史》记载:行密对待匡凝非常友善,后来行密死去,杨渥渐渐不礼遇赵匡凝。杨渥正在吃青梅,匡凝回头对杨渥曰:“不要多吃,容易引发小儿热的疾病。”将领们认为匡凝傲慢,杨渥派遣匡凝到海陵,后被徐温所杀。以前赵匡凝爱好藏书,到兵败后,杨师厚在他府第得到数千卷书,全部献给了朝廷。



相关阅读
1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阅读答案与翻译-《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 【查看全文】

2 《咏雪》阅读答案与翻译-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 【查看全文】

3 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

(1)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句子是 , (2)古诗词中,小楼常常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平台,思念、愁苦、感伤 【查看全文】

4 于江原文_文言文于江翻译赏析

文言文《于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 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优。 【查看全文】

5 桓公伐孤竹原文_文言文桓公伐孤竹翻译赏析

文言文《桓公伐孤竹》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查看全文】

6 《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

(1)《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陆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