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阅读答案与翻译-王安石《材论》

发布时间: 2020-09-10
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褭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夫南越之修簳,镞以百炼之精金,羽以秋鹗之劲翮,加强驽之上而彍[注]之千步之外,虽有犀兕之捍,无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而决胜觌武之所宝也。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也。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焉。其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今亦患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注]彍:张满弓弩。此处指射至。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其所以异于人也                    用来……的办法
B. 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        慎重地
C. 则虽倾轮绝勒                        拉断
D. 夫南越之修簳                        长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惟其遇事而事治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 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           东得百里奚于宛
C. 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       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D. 此数辈者                     此四君者,皆以客为功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B. 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C. 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D. 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有才能的人外表并无异于常人之处,不能像布袋里的锥子一样自然出世。
B. 作者认为,用南越竹子做成的箭来敲敲打打,不能物尽其用,如同人才被埋没。
C. 作者认为,古代君王能挖掘才能鄙陋之人的潜力,使他们做出贤士才能做出的成就。
D. 作者认为,人才的出现得益于贤能之君的发现与正确使用,以此劝谏当朝君王。
13. 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9. A    A项,“此其所以异于人也”根据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就是他们不同于一般人的原因呀。所以此处的“所以”是“……的原因”,而不是“用来……的办法。
10. D    A项,“而”分别是: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B项,“于”分别是:介词,引出动作对象,可不译;介词,从。
C项,“其”分别是:代词,那些;表示祈使语气的副词,意为“可要”。
D项,“者”都是助词,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
故选D。
11. B    判断本题断句可先从句式结构入手。如“引重车”“取夷路”都是动宾结构,中间要断开,“不屡策”“不烦御”句式结构对称,中间要断开,据此可排除CD。比较AB两项,“所以”无论是表示工具、方法时,还是表示原因时,其后都要跟上“……的方法”或“……的原因”,不单独用,所以据此可排除A项。原文标点是: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大意是:在马厩里,劣马、骏马混杂在一起,它们喝水、吃草、嘶叫、踢咬的样子一样,要找它们不同的地方,那是很少的。当骏马拉着重车,走在平坦的道路上,用不着老是鞭打它,也用不着驾车的人多操心,一松开缰绳,千里路程就跑完了。
故选B。
12. C  C项,“作者认为,古代君王能挖掘才能鄙陋之人的潜力,使他们做出贤士才能做出的成就” 理解错误。作者在本文中论述了人才的重要性和选拔、使用人才的办法,作者指出统治者要在实践中考察、选拔人才,尽其所能。文中有句话说“其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他像这样做,即使比较愚昧、见识比较浅薄的人,也都能发挥他们的才智去做一些小事,何况那些才能、智力突出的人呢?这里是作者的假设让步说法,并不是作者的观点。
故选C。
13. (1)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不接纳,疏远士人而不任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3)市中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等待高价出售)。



参考译文:
况且有才能的人外表和一般的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遇到事情能够办好,出谋划策能辨明利害,治理国家能使国家安定昌盛,这就是他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所以在上层的人假如不能精细地考察他,慎重地使用他,那么,即使他有奉、夔、杖、契那样高的才智,也不能使自己突出于一般人,何况才智不及他们的呢?世上有偏见的人才会说:“人怀有特别的才能在身上,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一样,它的`尖端立刻就能显落出来,所以没有怀才而看不出来的人啊。”这只是看到了锥子放在布袋里,而本来没看到马在马棚里的(情景)。劣马和良马混杂在一起,喝水吃粗根,嘶鸣啼叫互相嘴咬,想看出(哪匹)不同于其它的马是没有的啊。到了它牵引着沉重的车子,走不平坦的道路,不需要多次鞭打它,也不需要繁多地驾驭,只要一拉它的缰绳就已经到了千里以外的地方了。在这个时候,让劣马和它一起赶路,那么(那劣马)即使倾覆了车的轮子,断了线绳,损坏了筋骨,日夜追赶,遥远得已经赶不上了,这以后良马和劣马才有分别了。古代的人君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而是用尽一切办法去寻求人才、考察人才。考察人才的方法,就是给他于适合于他的才能的工作罢了。
南越地区有一种长得很长的竹子,把它削成箭杆,用千锤百炼的优质金属给它安上箭头,用秋天鹗鸟的羽毛给它安上箭羽,再把箭安放在强劲的弩弓上而射到千步以外的地方,即使是穿着用犀牛皮作护身甲的人,也没有护甲不被立即射穿而死去的。这种箭是天下锐利的武器,是在武力争斗中决定胜负的一种宝贵东西。但是不懂得它的用处,拿它来敲敲打打,那它就和一根枯烂的棍棒没有两样了。由此可知,即使得到了天下才智卓越的人物,可是使用的方法不恰当,那结果也就会像拿这支箭敲敲打打一样。古代君主懂得这个道理,于是精心衡量一个人的才能和慎重地安排他们的工作,使具备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强的、弱的才能的人,没有哪一个和他们的工作不相称的。他像这样做,即使比较愚昧、见识比较浅薄的人,也都能发挥他们的才智去做一些小事,何况那些才能、智力突出的人呢?唉!后来处于上层地位的人,大概是没有了解有才之士的主张并把它放到实际工作中加以试验,于是就说天下果真没有有才能的人,这也不过是未动脑筋罢了。
我听说,战国时期六国合纵,辩论游说的人才便纷纷的出现。刘邦和项羽并起,楚汉相争,出谋划策、勇敢善战的人才就不断涌现了。唐太宗决心治理天下,而多谋敢谏的辅巨就投奔他来了,这些人才,当那几位君主还没出来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被发现,人君假如想求得人才,他们就来了。今天的情况也正是这样,怕的就是在上层的人不去寻求人才、不使用他们罢了。天下那么大,人物那么多.而说没有人才,我就不相信。



相关阅读
1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

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

2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

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

3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4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5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

6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