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谓侍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征求不已(停止)
B.炀帝意犹不足(满足)
C.唐太宗谓侍曰(对……说)
D.惟欲清净(唯一)
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兼 东 征 西 讨 穷 兵 黩 武 百 姓 不 堪 遂 致 亡 灭。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①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2分)
②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3分)
20.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并对比曹刿的政治思想,说说他们有何相同点?(4分)
17.【答案】D(3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D项,“惟”在这里是“只有”的意思。故选D。
18.【答案】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3分)
【解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句话意思是:同时东征西讨,滥用兵力武力,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根据意思划分朗读节奏即可。
19.【答案】①(然而)隋炀帝仍然不知足,不断征求。(2分)②治理国家就好像栽树,树的根部不摇摆,才能枝叶茂盛。(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20.【答案】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2分)曹刿认为作战必须取信于民,他们的相同点是都能以民为本。(2分)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根据“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可理解唐太宗体恤民生的治国之道。选文中提到唐太宗“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并且“徭役不兴”,使得人民可以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并获得丰收,安居乐业。可见,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治国必须以民为本,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与曹刿的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是一致的。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侍卫官说:“以前(隋文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宫里面美女古玩,没有一个院子里不满足。(然而)隋炀帝仍然不知足,不断征求,同时东征西讨,滥用兵力武力,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朕(皇帝自称)亲眼目睹。因此(我)日夜勤勤恳恳,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无事。于是才能(官吏)不盛行兵役,年年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好像栽树,树的根部不摇摆,才能枝叶茂盛。君主英明,百姓怎么就不能够安乐呢?”
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2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阅读答案与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 【查看全文】
3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阅读答案与翻译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 【查看全文】
4 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 【查看全文】
5 宋·苏轼《魏武帝论》唐·朱敬则《魏武帝论》阅读答案与翻译文本一: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古之所谓大智 【查看全文】
6 陆游书房阅读答案与翻译陆游书房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