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晋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其中“名”主要用于他称,“字”主要用于自称。
B.太子洗马,中国古代官职名。“太子洗马”东宫属官,秦置,汉延用。掌宾赞受事,太子出行则为前导。
C.疏:奏章,古代社会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书。也可以用来指对古书的注解,古籍注释体例之一。
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孝服,丧服分为五个等级,称为五服,五服分别适用于与死者亲疏远近不等的亲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身世坎坷。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年仅几岁的他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李密深受重用。在蜀国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蜀国灭亡后,被晋武帝下诏任命为太子洗马。
C.李密忠孝两全。在祖母去世之后,李密再次被征召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诺言。
D.李密渴望田园生活。他在东堂赐宴饯别时,奉诏写诗,表明了自己想要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②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答
(1)“憎疾从事”为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清慎”是司隶对李密的评价应划分在前半部分,“弗之劾”主语为司隶,排除D.故选A.译文:后来李密做到温令一职,而厌恶从事,经常给别人写“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字句。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驳回了从事对李密的弹劾。
(2)A.表述有误,“名”主要用于自称,“字”主要用于他称。
(3)D.“渴望田园生活”“表明了自己想要回家种田的愿望”错误。据原文“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可知,李密入朝为官渴望得到升迁,因朝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
(4)①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
②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成子游子夏一样的人才。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以至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他师事谯周,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国被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下诏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他上书武帝说:“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抚养我。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离开她。……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点也不假啊。”于是就不再征召李密。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到洛阳任洗马。司空张华问他:“您觉得安乐公刘禅怎么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提并论。”张华问他为什么这样说,李密答道:“齐桓公得管仲而称霸天下,用了竖刁而死于非命;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能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而亡了国。因此知道他们的成败是一样的原因。”张华又问:“孔明的言教为什么这样琐碎?”李密答道:“过去舜、禹、皋陶交谈,所以简洁雅致,《大诰》与平常人说,适宜琐碎。没有和孔明旗鼓相当的谈论者,他的言教就琐碎啊。”张华点头称是。后来李密做到温令一职,而厌恶从事,经常给别人写“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字句。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驳回了从事对李密的弹劾。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得到升迁。而朝廷里没有为他说话的人,只能升任汉中太守一职。自己认为朝廷没有重用他,很有怨言。等到皇上在东堂给大臣赐食蜜饯的时候,让李密作诗。他在诗的最后写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人们这样说,有因就有果。朝中没后台,不如把乡还。 明 君坐朝上,俗语怎成真?)武帝为此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奏请皇帝罢免了李密的官职。后来,他在家中辞世。
相关阅读
1 传是楼记阅读答案与翻译-[清]汪琬
传是楼记 [清]汪琬 ①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 【查看全文】
2 秦攻魏,取宁邑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战国策·赵策四》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 【查看全文】
3 沈君理传原文_文言文沈君理传翻译赏析文言文《沈君理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 【查看全文】
4 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齐纪六》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黄门侍郎郭祚曰:山水者,仁智之所乐,宜复修之。帝曰:魏明帝以奢失之于前,朕岂可袭之于后乎!帝好读书,手不释卷,在舆、据鞍,不忘讲道。善 【查看全文】
5 戴胄犯颜执法阅读答案与翻译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 【查看全文】
6 《答段缝书》阅读答案与翻译答段缝书 [宋]王安石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