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于《荀子》)
注释:【1】坚白、同异、有厚无厚:战国时代三个著名的夸大事物差异性、强调绝对性的哲学命题。【2】倚魁:奇异独特。【3】渎:沟渠。
(2)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1】之劲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贲、育【2】之强而无法术,不得长胜。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故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非其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朱【3】易百步而难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道不可也。故明主不穷乌获以其不能自举,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
(取材于《韩非子》)
注释:【1】乌获:战国时大力士。【2】贲、育:战国时著名勇士。【3】离朱:黄帝时代视力极好的人。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以穷无穷 穷:穷尽
B.终身不可以相及也 及:赶得上
C.道不可也 道:道路
D.因可势 因:依靠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夫骥一日而千里
有贲、育之强而无法术
C. 倚魁之行
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
B. 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
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
D. 是无他故焉
故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
然而君子不去辩论它,是因为有所节制
B.或为之,或不为耳
或者去做,或者不去做罢了
C.天下有信数三
天下有三种确实无疑的道理
D.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
不会因为离朱不能看见自己的眉睫让他困窘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1)(2)题。(9分)
(1)针对人的局限性,荀子认为人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韩非子认为明主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3分)
(2)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3—5字)(6分)
答
6.(3分)C
7.(3分)C
8.(3分)B
9.(9分)
(1)(3分)“穷无穷,逐无极” “不行”或“不为”
“因可势,求易道”
(2)(6分)
参考答案:
第一则:标题:止与为(知止且行)
理由:本则内容是谈凡事既要适可而止,还需切实去做
第二则:标题:势与道(因势求道)
理由:本则内容是谈成就功业名望,需要依靠有利形势,寻求有效法则。
【评分参考】(1)每空1分,不是原文不得分。(2)标题各1分,理由各2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1)那千里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走十天就也能赶上它了。要把穷尽那无穷的(路途),追逐没有尽头(的事情)(当作目标)吗?那么劣马(就是)(跑)折了骨头,(走)断了脚筋,一辈子(也)不可能赶上千里马。如果有让它停止的限度,那么千里(的路途)虽然遥远,也(不过是)有的(走得)慢有的(跑得)快、有的先到有的后到,为什么劣马不能赶上千里马呢?不懂得行路的人,(是)要把穷尽(那)无穷(的路途)追逐(那)没有尽头(的东西)(当作目标)呢?还是也有个让它停下来的限度呢?那些(对)“坚白”“同异”“有厚无厚”等命题的考察分析,不是不能详审细究,然而君子不去辩论(它),(是因为)有所节制啊;奇怪的行为,不是不能责难,然而君子不去责难,(也是因为)有所节制啊。所以一步二步不停(地走),瘸了腿的甲鱼(也能走)千里;堆积泥土不中断,土山终究能堆成;塞住那水源,开通那沟渠,江河也会干枯;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六匹千里马(拉车)(也)到不了目的地。那人的才能本性的悬殊,难道(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千里马(之间的悬殊那样大)吗?然而,瘸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目的地,六匹千里马(却)不能到达,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啊,有人去做,有人不去作罢了!路途虽然近,不走(就)到不了;事情虽然小,不做(就)办不成。
(2)天下有三种确实无疑的道理:一是智者(也)有不能办成的事情,二是有力气的人(也)有举不起来的东西,三是强者(也)有不能战胜的对手。所以即使有尧那样的智慧如果没有众人的帮助,伟大的功业(还是)不能建立;(即使)有乌获那样的(强大)力量如果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也)不能举起自己来;(即使)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猛如果没有法术(的指导),(也)不能长久取胜。所以形势总有不能具备的,事情总有不能办成的。所以乌获认为千钧的东西很轻而自己的身体很重,不是他的身体比千钧还重,(而是)客观条件不方便啊。离朱认为看清百步之外的事物容易而看清自己的眉毛和睫毛困难,不是百步之外的东西离得近而眉毛和睫毛离得远,自然的法则不允许啊。所以英明的君主不会因为乌获不能举起自己让他处境艰难,不会因为离朱不能看见自己的(眉睫)让他困窘。依靠可以(凭借的)形势,寻求简单(有效的)法则,所以用力很少而功业名望可以建立。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2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3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
4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
5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6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