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②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③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④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笫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⑤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①锻炼:打铁。
21.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耳 B. 乎 C. 也 D. 哉
22. 对第④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宝绘堂坐落于驸马都尉私人住宅的东边。
B. 宝绘堂的所藏书画都是王晋卿个人所有。
C. 本段交代了本文写作的缘由和目的。
D. 对于书画,“留意””而非“寓意”才是正确的态度。
23. 对文中与“寓意”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寓意于物”即寄情于物,即使微贱之物也能成为人的快乐。
B. 古代的圣人并未抛弃可供享受的外物,但只是借以寄托情意。
C. 王晋卿建造宝绘堂,就是践行“寓意于物”的最好例证。
D. 钟繇等人“害其国”“凶其身”的事例是“寓意于物”的反面例证。
24. 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
A. 第①段开头 B. 第②段开头 C. 第③段开头 D. 第④段开头
25. 第②、③段的论述在第①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21. A 22. D 23. C 24. B
25. 示例:第①段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面论证;第②、③段,先以历史人物反证,继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解析】
【2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此题根据后文的内容“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织毛物嵇赓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制鞋子,这难道有什么音乐美色和香气吗?但他们终身喜欢而不厌弃”。表达的是一种无奈,所用用“耳(罢了)”。故选A。
【2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题中D项,“‘留意’而非‘寓意’才是正确的态度”错误,前文“此留意之祸也”,应该是“‘寓意’而非 ‘留意’”。故选D。
【2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题中C项,“就是践行‘寓意于物’的最好例证”错误,根据后文“作宝绘堂于私笫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作者恐怕其“留意语无”。故选C。
【24题详解】
此题考核语言连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上下文的内容,要求填写的是“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第二段后面的“钟繇”“宋孝武、王僧虔”是书画家或喜欢书画,因此填入次数合适。故选
B。
【25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要求回答第②、③段的论述在第①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答题时答出三个段落的内容,然后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共同论证的观点,此文第①段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面论证;第②、③段,先以历史人物反证,继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参考译文】
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很快乐,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老子说:缤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并没百因此而废除这四样东西,也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织毛物嵇赓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制鞋子,这难道有什么音乐美色和香气吗?但他们终身喜欢而不厌弃。
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祸害就说不完了。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自身。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
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欢这两样东西,家里所有的部担心失去;别人所有的又担心不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画,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岂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错误,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呜叫从耳边掠过,岂不愉快的掊受,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
驸马都尉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仪,学习《诗》、《书》,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书画方面。又建了宝绘堂在私宅的东边,用来储蓄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的爱好,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也许可以位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相关阅读
1 戴胄犯颜执法阅读答案与翻译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 【查看全文】
2 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齐纪六》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黄门侍郎郭祚曰:山水者,仁智之所乐,宜复修之。帝曰:魏明帝以奢失之于前,朕岂可袭之于后乎!帝好读书,手不释卷,在舆、据鞍,不忘讲道。善 【查看全文】
3 沈君理传原文_文言文沈君理传翻译赏析文言文《沈君理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 【查看全文】
4 《答段缝书》阅读答案与翻译答段缝书 [宋]王安石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 【查看全文】
5 秦攻魏,取宁邑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战国策·赵策四》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 【查看全文】
6 传是楼记阅读答案与翻译-[清]汪琬传是楼记 [清]汪琬 ①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