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者,魏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0-12-12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①之。其妻曰:“嘻! 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候,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候。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注①]醳:(shì) 通“释”,释放。
1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B.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C.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D.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学术,学习治国之术,此处指师从鬼谷子学习谋略。鬼谷子是战国时期显赫人物,精通谋略、纵横术、兵法、道家等百家学问。
B.门下,有“食客”“门客”之意。如《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文中“舍人”同此意。
C.从约,指六国与秦国结交的策略;连横,指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二者都是战国时纵横家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D.文檄,也叫檄文,古代官方用以晓谕、征召、声讨的文书,如“传檄而千里定者也”。也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张仪能屈能伸。他在陪楚相喝酒时因楚相亡璧而被门客诬陷盗璧,在遭受不穿衣服鞭笞之辱后最终承认盗壁得以释放。
B.张仪仕途坎坷。他曾入楚,不得志;又谒见同门,希望得到推荐,竟遭拒绝和羞辱;后怒而入秦,先为客卿,最终相泰。
C.张仪才学过人。他和妻子关于舌头在否的玩笑表现了他的自知和自信。同门苏秦也赞其“贤士”,并自认才不及张仪。
D.张仪知恩图报。他在秦国得到任用后,得知苏泰曾暗中帮助自己,便请其舍人代为感谢,并保证在苏秦当政时不攻打赵国。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4分)
(2)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4 分)

13.答案: C。
14.答案: C。[解析]:“合从”、“连横”解释反了。
15.答案: A。[解析]: A项体现“能屈”,没有“能伸”;不是“诬陷”是“猜测”;“不服”是最终没有承认,不是“不穿衣服”。
16. (1) 凭你的才能,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这样的地步。难道我不能进言让你得到富贵吗? (只是) 你不值得录用。(1句1分)
(2)我担心他以小的利益为满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业,所以特地把他召来羞辱他,以激励他的意志,您替我暗中侍奉他。(1句1分)

[参考译文]:
张仪是魏国人。当初曾和苏秦一起拜鬼谷子先生为师,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张仪完成学业,就去游说诸侯。他曾陪着楚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怀疑张仪,说:“张仪贫穷,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大家一起把张仪拘捕起来,拷打了几百下。张仪始终没有承认,只好释放了他。他的妻子说:“唉!您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屈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张仪说:“这就够了。”苏秦已经说服赵王而得以去与各国缔结合纵的联盟,但是他害怕秦国攻打各诸侯国,在盟约还没缔结之前就遭到破坏,又考虑到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派到秦国,于是派人暗中指引张仪说:“您当初和苏秦交情很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去结交他,以实现你的愿望呢?”于是张仪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秦。苏秦告诫门下的人不许为张仪引见,又让他好几天不能离去。不久,苏秦接见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侍妾吃的饭菜,还屡次责备他说:“凭您的才能,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这样的地步。难道我不能推荐您让您富贵吗?只是您不值得录用罢了。”说完就让张仪离开了。张仪投奔苏秦,自认为都是老朋友了,从中可以得到好处,不料反而被羞辱,很愤怒。又考虑到诸侯中没有一个值得他侍奉的,只有秦国能困扰赵国,于是就到秦国去。
不久,苏秦对他的家臣说:“张仪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大概比不上他。现在我幸而比他先受重用,然而能够掌握秦国权力的,只有张仪才行。但是他太贫穷,没有机会求得引荐。我担心他以小的利益为满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业,所以召他来羞辱他,以激励他的意志,你替我暗中侍奉他。”于是苏秦向赵王进言,发送金钱、财物和车马,派人暗中跟随张仪,和他投宿同一客栈,渐渐地接近他,并奉送车马金钱,凡是他需要的,都供给他,却不说明谁给的。张仪终于有机会拜见了秦惠王。惠王任用他作客卿,和他商议攻打诸侯的计划。
苏秦的家臣于是告辞离去。张仪说:“靠您的相助我才得到显贵的地位,正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开呢?”家臣说:“我并不了解您,真正了解您的是苏秦。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联盟。认为除了您没有谁能掌握秦国的大权,所以触动先生发愤的意志,派我暗中供您钱财,这全都是苏先生的计谋。现在,先生已被重用,请让我回去复命吧!”张仪说:“唉呀,这些权谋都是我学习过的术业,而我却没有领悟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刚被任用,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替我感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代,我怎么敢奢谈攻赵呢?况且有苏先生在位,我怎么有能力呢?”张仪出任秦国宰相以后,写信警告楚国宰相说:“当初我陪你喝酒,并没有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你现在要好好地守护住你的国家,我可要偷你的城池呢!”



相关阅读
1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2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3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4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

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

5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

6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

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