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府治东,旧有学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19-04-13
①苏州府治东,旧有学,废为文信国①祠。祠之西数十步,有僦②屋半间以居者,补履先生也。人持败履往,则为补治,得钱以自给。先生少未尝读书,目不识字,以补履所入,从人问字,识一字则馈以一钱,后遂能遍读群书。门内横白板三四尺,置乱书杂旧物其上,其屋壁间亦多古书。以是从之游者,慕其好学,皆称之曰“补履先生”。
②其读书略观大意,未能深造也,然一言感触,辄黾勉服膺③,大要以不欺为本。与人言辄引之于善,娓娓然若悬壶泄水也。里中童子有来就学者,不问修脯④,往往多至二三十人,然不加督责,任之而已。以故未久辄散去,散则补履如故。
③卒年七十有五。姓钱名近仁,昆山人。
(取材于清代汪缙《补履先生传》)
注:①文信国:即文天祥,曾封为文信公,故称文信国。②僦:租赁。③黾勉服膺:牢记在心勉励奋进。④修脯:旧时称送给老师的礼物或酬金。
21. 称“补履者”为“先生”,从文中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2. 对“与人言辄引之于善,娓娓然若悬壶泄水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和人说话,总是把人带入向善这个话题,娓娓动听,口若悬壶。
B. 和人说话,就要把人带入向善这个话题,滔滔不绝,口若悬壶。
C. 与人交谈,总是围绕着引人向善这个中心,娓娓动听,口若悬壶。
D. 与人交谈,总是围绕着引人向善这个中心,滔滔不绝,口若悬壶。
23. “补履先生”被视为“市井奇人”,综观全文,用自己的话概述他“奇”的具体表现。
【答案】
21. “不履先生”好学(或“慕其好学”)
22. D
23. (1)为人方面:身为补鞋匠,生活贫苦,却热爱读书。(2)读书方面:不拘泥于一字一句,只略观大意;以向善、诚实不欺为学习之本。(3)教学生方面:不计较学费,不多加督责。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梳理文章信息,找到对应信息,进行作答。根据“以是从之游者,慕其好学”信息,即可作答。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比对。“引之于善”译为“围绕着引人向善这个中心”“娓娓然若悬壶泄水”是个比喻句,滔滔不绝与口若悬壶相似,而“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不合语境。故选D。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回到原文,全面理解,综合分析。“有僦②屋半间以居者” “ 从人问字,识一字则馈以一钱”可概括为为人方面。“ 其读书略观大意,未能深造也,然一言感触,辄黾勉服膺③,大要以不欺为本”可概括为读书方面。“里中童子有来就学者,不问修脯④,往往多至二三十人,然不加督责”,可概括为教学方面。

译文:
苏州府的东区,以前有学校,作废后改为文天祥祠。祠堂的西向数十步,有租赁半间居住的,是补履先生。人们拿烂履去,就给他们补好,得到钱财以自养。先生少时未曾读过书,眼睛不认识字,就用补鞋的收入问懂的人认字,识得一字就给一钱,后来就很快可以阅读各类书籍了。门里约四尺长白板,放有杂乱的书物在上面,屋子墙壁中间也有很多古书。于是跟从他交流的人,都仰慕他好学,都称他为补鞋先生。他看书看概要,没有深入考究,但是一有感受的,牢记在心勉励奋进,大概要求不迷惑于书为根本。与人交流善于引用,随意道来象壶倒水一样。当地有孩子来学习的,不管礼物或酬金,所以人数多达二三十人,学习也不加督促责备,任其自然.如此不久就散,孩子散开了就继续补鞋依旧。去世时七十又五岁,他叫钱近仁,江苏昆山人。



相关阅读
1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

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2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阅读答案与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 【查看全文】

3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阅读答案与翻译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 【查看全文】

4 陆游书房阅读答案与翻译

陆游书房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 【查看全文】

5 宋·苏轼《魏武帝论》唐·朱敬则《魏武帝论》阅读答案与翻译

文本一: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古之所谓大智 【查看全文】

6 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