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臣之所闻曰:“臣事君 材料二: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微上疏曰

发布时间: 2023-10-14
材料一:臣之所闻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明王贤臣而弗易也,则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今夫上贤任智无常,逆道也,而天下常以为治。是故田氏夺吕氏于齐,戴氏夺子氏于宋。此皆贤且智也,岂愚且不肖乎?是废常上贤则乱,含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
记曰:“舜见替瞍,其容造焉。孔子曰:‘当是时也,危哉,天下岌岌!有道者,父围不得而子,君固不得而臣也。’”臣曰: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顺之道也。然则有道者,进不为主臣,退不为父子耶?父之所以欲有贤子者,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君之所以欲有贤臣者,国乱则治之,主卑则尊之。今有贤子而不为父,则父之处家也苦;有贤臣而不为君,则君之处位也危。然则父有贤子,君有贤臣,适足以为害耳,岂得利焉哉?所谓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亲。
(节选自《韩非子·忠孝》)
材料二:
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微上疏曰:
“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万国咸宁一人有庆必藉忠良作弼无为而化突然而今之群臣罕能贞白卓异者盖求之不切励之未精故也。若勋之以公忠,期之以远大,各有职分,得行其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与,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进之以‘六正’,戒之以‘六邪’,则不严而自励,不劝而自勉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择官第七》)
【注】①六正:指圣臣、良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
②六邪:指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贼臣、亡国之臣、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万国成宁一人有庆必藉忠良作弼无为而化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富,指使……富裕起来,“外连横而斗诸侯”中的“斗”指……自相斗争,两者用法相同。
B.今,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与《归去米兮辞》“觉今是而昨非”中的“今”词义不相同。
C.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时代皇帝纪年的名称,从秦始皇开始有年号。
D.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是给皇帝的奏议,具体说就是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非子认为,要让天下得到治理,太平无事,就需要理顺臣子与君主、儿子与父亲、妻子与丈夫这三种秩序。
B.韩非子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两个例子是齐国田氏夺取昌氏政权,宋国戴氏夺取子氏政权。
C.孔子认为,舜的父亲不能将舜当作儿子看待,舜的君主不能将舜当作臣子看待,是让天下陷入混乱,从而非常危险的事情。
D.在魏微看来,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要想使家庭和睦,就需要了解儿子;作为一国之主的国君,要想使天下平安,就需要了解臣子。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则父有贤子,君有贤臣,适足以为害耳,岂得利焉哉?
译文:
(2)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译文:
14.请概括韩非和魏微的观点,并陈述你的观点。(3分)


参考答案
10.BDG(根据语境,弄清画波浪线部分语句的含义,然后断句即可。画波浪线部分语句的含义是:天下安宁,君主坐在朝廷上受万民朝拜,必须要依靠忠臣良将的辅佐,君主不必操劳天下就可无为而治。)
11.C(错在“从秦始皇开始有年号”。应该是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12.C(将意思说反了。在孔子看来,舜品德高尚,所以舜的父亲不能将舜当作儿子看待,舜的君主不能将舜当作臣子看待。只有这样,天下才会得到大治,从而太平。)
13.(1)这样说来,那么父亲有贤子、君主有贤臣倒恰好成了祸害,哪里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4分。“然则”“适”“岂”各1分,语意正确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1分)
(2)根据他们的才能选拔他们,考察他们的能力任用他,们,发挥他们的长处,回避他们的短处。(4分。“因”“审”“掩”各1分,语意正确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1分)
14.韩非反对贤人治国,主张依法治国;魏徵主张贤人治国。我的观点:要贤人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听说:“臣子侍奉君主,儿子侍奉父亲,妻子侍奉丈夫。这三种秩序理顺以后,天下就能得到治理;如果违背了这三种秩序,天下就会混乱。这是天下的正常法则。”英明的君主,贤能的臣子,只要不改变这个法则,那么即使君主不够贤明,臣子也不敢侵夺他的权位。现在尊尚贤人、任用智者没有一定之规,都是违背孝悌忠顺之道的,可是天下人却总认为是治国之道。正因如此,在齐国田氏得以夺取吕氏政权,在宋国戴氏得以夺取子氏政权。这些人都是有才能又有智慧的人,哪里是既愚蠢又不贤的人呢?由此看来,废弃常道去尊尚贤人就会发生混乱,舍弃法制而任用智者就会产生危险。所以说:要尊尚法制而不能尊尚贤人。
古代记载说,舜面对父亲瞽瞍的朝见,表现出局促不安的样子。孔子说:“在那种时候,真危险啊,天下危险之极!像舜这样道德高尚的人,父亲当然不能再把他当儿子看待,君主当然不能再把他当臣子看待。”我认为,孔子根本不懂什么是孝悌忠顺之道。既然这样,那么难道道德高尚的人,在朝廷就不能做君主的臣子,在家里就不能做父亲的儿子吗?父亲之所以希望有贤惠的儿子,是因为家境贫穷时他能使家业富裕起来,父亲精神痛苦时他能使父亲高兴起来。君主之所以希望有贤能的臣下,是因为国家混乱时他能够把国家治理好,君主卑下时他能够加以尊崇。如果有了贤子却不孝敬父亲,那么父亲居家够痛苦的;有了贤臣却不效忠君主,那么君主权位也够危险的。这样说来,那么父亲有贤子、君主有贤臣倒恰好成了祸害,哪里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所谓忠臣,应该是不使君主处于危境的人;所谓孝子,应该是不非议他父母的人。
材料二:
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徵上疏说:
“臣听说,了解臣子的没有谁能够赶得上君主,了解儿子的没有谁能够赶得上父亲。父亲如果不了解儿子,就无法使一家和睦;君主如果不了解臣子,就不能使天下一统。天下安宁,君主坐在朝廷上受万民朝拜,必须要依靠忠臣良将的辅佐,君主不必操劳天下就可无为而治。然而现在的群臣当中,很少有正直清白、才能卓越的人,大概是对他们要求得不严,磨砺得不够的缘故吧。如果用公正无私、忠心报国来勉励他们,用树立远大理想来要求他们,他们便可各有职责,各自施展其才能并实行他们的主张。显贵时要观察他们所举荐的人,富裕时要观察他们所蓄养的门客,闲居时要观察他们喜好什么,亲近时要观察他们所说的话,穷困时要观察他们不屑接受的东西,贫贱时要观察他们不屑去做的事情。根据他们的才能选拔他们,考察他们的能力任用他们,发挥他们的长处,回避他们的短处。用‘六正’来引导他们上进,用‘六邪’来使他们警戒,这样,即使不严格要求,他们也会刻苦自励;用不着规劝,他们也能努力自勉。”


相关阅读
1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查看全文】

2 《与韩荆州书》阅读答案与翻译-从这篇自荐信可以看出李白怎样的性格特点?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 【查看全文】

3 房彦谦传原文_文言文房彦谦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房彦谦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彦谦早孤,不识父。长兄彦询,以彦谦天性颖悟,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 【查看全文】

4 曾鉴传原文_文言文曾鉴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曾鉴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曾鉴,字克明,其先桂阳人,以戍籍居京师。天顺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通州民十余人坐为盗,狱已具,鉴辨其 【查看全文】

5 唐太宗论弓矢原文_文言文唐太宗论弓矢翻译赏析

文言文《吴广素爱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 【查看全文】

6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阅读答案与翻译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大夫文种乃献谋曰:王其无庸战,不如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昔者越国得罪于天王,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