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阅读答案与翻译-《六国论》

发布时间: 2019-05-14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选自《六国论》)
1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实际上 B. 暴霜露,斩荆棘 冒着
C.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奉承 D. 强弱胜负已判矣 决定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有尺寸之地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 诸侯之所亡 秦之所大欲
C. 较秦之所得 奉之弥繁
D. 然后得一夕安寝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19.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B. 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C. 作者把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警示人们赂秦不可为。
D. 选文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兼用一些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
20. 用斜线(/)为下面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惟超曰:“是 必 济 事 吾 昔 尝 与 共 在桓 宣 武 府 见 使 才 皆 尽 虽 履 屐 之 间 亦 得 其 任 以 此 推 之 容 必 能立 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这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摘自《世说新语》
21.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②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参考答案】
17. C 18. B 19. D
20. 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21. ①如果凭借我们这样强大的国家,却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连那灭亡的六国都还不如了。②戍边的士卒(陈胜、吴广率领的起义军)呐喊(起来),函谷关(被刘邦率兵)攻取,楚国人(项羽接着)放了一把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C项,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中“奉:奉承” ,解释错误,应解释为“赠送,给”。故本题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用法及意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逐项分析。A项,“以有尺寸之地 ” 中“以” ,副词,才;“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中“以”,介词,用。B项,“诸侯之所亡”与 “秦之所大欲”都是“所”字结构。C项,“较秦之所得”中“之” ,助词,的;“奉之弥繁”中“之”,代词,它。D项,“然后得一夕安寝”中“然”,代词,这样;“然则诸侯之地有限”中“然”,副词,既然这样。故本题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应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对读原文和选项,发现异同。本题D项,“选文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兼用一些散句”,表述错误,应为“以散句为主,间杂骈句”。故本题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也可借助文言语境,从内容方面入手。本文段的大意是“只有郗超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和他一同在桓宣武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让人各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找到合适的人选。据此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之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以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语段中“事”为名词,“吾”为代词,二者之间应停顿;“共 在桓 宣 武 府”意思是“一同在桓宣武府共事”;“虽”为关联词语,一般放句首;“以此推之”表得出结论,应独立成句。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①苟:如果。以:凭借。故事:旧例。是:这。②叫:呐喊。举:(被)攻占,被动句。可怜:可惜。焦土:变成焦土。

参考译文
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待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啊!



相关阅读
1 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 【查看全文】

2 陆游书房阅读答案与翻译

陆游书房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 【查看全文】

3 宋·苏轼《魏武帝论》唐·朱敬则《魏武帝论》阅读答案与翻译

文本一: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古之所谓大智 【查看全文】

4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阅读答案与翻译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 【查看全文】

5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

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6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阅读答案与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