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高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干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籴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2.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3.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4.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
B .什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
C .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
D .衡山之民释其本 本:农耕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使人之楚买生鹿 B. 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载粟而之齐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D.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
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 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9.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10. 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6分)
答
6. C 7. B 8. D
9.【参考答案】
①楚国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2 分)
【评分标准】“即”“释”“畋”一点 0.5 分,全句大意 0.5 分,共 2 分。
②(衡山之君)心里估量没有武器来应付两个敌国,就带领全国归顺齐国了。(2 分)
【评分标准】“内”“量”“应”一点 0.5 分,全句大意 0.5 分,共 2 分。
10. 【参考答案】
①用经济、金融手段战胜敌国(1 分,结合文章内容 1 分)
②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1 分,结合文章内容 1 分)
③上下一心是成功实施谋略的保证(1 分,结合文章内容 1 分)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2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3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4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
5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
6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