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乔元土,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材料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⑤。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塑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⑤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阿语相关内搀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察、举,在这里指察举制,它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确立于汉武帝时间。
B.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能秀异之士,汉晋南北朝,秀才变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C.县,古代一级行政单位,原与悬为同一字,春秋时楚国最先设县,并在全国推行县制。
D.服阕,指守丧期漪除去丧服。古礼制,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阕。指终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不王确的一项是 D
A.李密曾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人称赞。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辞不就任。
B.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惰表》后,赞扬他是真名主,并停止征召。李密守丧期满后,蕃武帝恢复了他太子洗马的职位。
C.李密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的遭遇非常相似,两人都因为任用人才得当而傻国家兴整,后来又都因用人不当面遭遇不幸。
D.借皇上东堂赐宴钱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不满。警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了李密的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荀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②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5)依据材料简要概括李密的性格特点。
答案:
(1)B.句意:(李密)由京官外调任温令,却憎恨从事,曾经写信给人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策。”从事把他的信票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中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依据语法结构,“为温令”为动宾结构,语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据此D;“从事”是官名,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C;“弗之劾也”的主语是承前省略的“司隶”,而不是“清慎”,据此可排除A。故选B。
(2)C.“并在全国推行县制”说法错误,县的建制推广是在秦汉时期。故选C。
(3)D.“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原文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可知,是说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丰骚,并不是想回家种田。故选D。
(4)①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沉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向上申诉不被允许。
②(李密)一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
(5)①有才华,善于辩论;②有孝心,知恩图报; ③有名节,正直清慎。
参考译文:
(一)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速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她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泰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辟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急慢不敬;郡县长官通迫我,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想要姑目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二)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又名虔。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感伤看恋备至,孝道之情笃深,于是积郁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刘氏有病时,他就哭泣流泪不敢大口呼吸,从不脱衣安睡,饮食汤药总要尝过之后才端上去。(李密)一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
李密年轻时在蜀汉做官,当郎官。多次出使吴国,有才智机辩,吴人很欣赏他。蜀汉被平定后,泰始初年,(皇上)下诏任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高,(家中)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言职。并(向朝廷)呈上《陈情表》,皇上读后说:“士人有名节,不是平白无故的!“于是停止征召。
后来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朝廷再一次以太子洗马之职征召他到洛阳。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询问其中的缘故,(李密)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信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彝,)尸身长蛆。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曹魏,任用黄皓而丧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言教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雅;《大诰》是与普通人说话,语言适直琐碎,孔明没有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谈论,他的言教因此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很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任温令,却增恨从事,曾经写值给人说:“庆父不死去,色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从事把他的信康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中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觉希望改任内言,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担任汉中太守,自己认为没得到应有的职分而心怀想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也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有权势的朝臣作依靠,不如回家种田,皇上英明睿智,这话岂能这样说!“武帝很生气,在这时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于家中。
相关阅读
1 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
(1)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句子是 , (2)古诗词中,小楼常常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平台,思念、愁苦、感伤 【查看全文】
2 《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1)《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陆游 【查看全文】
3 《咏雪》阅读答案与翻译-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 【查看全文】
4 桓公伐孤竹原文_文言文桓公伐孤竹翻译赏析文言文《桓公伐孤竹》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查看全文】
5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阅读答案与翻译-《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 【查看全文】
6 于江原文_文言文于江翻译赏析文言文《于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 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