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好学阅读答案与翻译-宋濂

发布时间: 2019-08-16
王冕好学
宋濂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①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②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③。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  )
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  )
③冕小儿,恬若不见。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
答:
②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答:
(4)你认为王冕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答:
(5)王冕的父母对王冕有什么不同的态度?你有什么启发?


(2)①偷偷地;②对……惊奇;③恬静。
(3)①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牛践踏田地,父亲就用鞭子打王冕;②王冕因此离去,住在寺庙旁边。
(4)王冕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勤奋刻苦,如放牛时“窃入舍,听诸生讲学”,以致牛践踏别人的田地,夜晚在寺庙里读书,通宵达旦,毫不畏惧。
(5)父亲对孩子有责怪之意,甚至用鞭子打他,母亲却能根据孩子的天性因势利导。
    启示:①读书要有浓厚的兴趣;②父母要能发现孩子的天赋,培养兴趣特长,尊重子女的选择等。

 【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还牵着牛来责怪踩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了些时候,王冕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靠着寺庙住了下来。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的长明灯诵读,高声诵读直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后对他感到惊异,(就)收他为弟子。王冕努力学习于是成为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大儒。

启示
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后天教育重要,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为我们创造的学习条件,刻苦用功,踏踏实实学习。



相关阅读
1 沈君理传原文_文言文沈君理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沈君理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 【查看全文】

2 传是楼记阅读答案与翻译-[清]汪琬

传是楼记 [清]汪琬 ①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 【查看全文】

3 秦攻魏,取宁邑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战国策·赵策四》

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 【查看全文】

4 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齐纪六》

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黄门侍郎郭祚曰:山水者,仁智之所乐,宜复修之。帝曰:魏明帝以奢失之于前,朕岂可袭之于后乎!帝好读书,手不释卷,在舆、据鞍,不忘讲道。善 【查看全文】

5 《答段缝书》阅读答案与翻译

答段缝书 [宋]王安石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 【查看全文】

6 戴胄犯颜执法阅读答案与翻译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