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
庄暴①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蹩頞②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有删减
注释:①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的庄子。②疾首蹙頞(cù è):疾首,头痛;蹙頞 ,愁貌病容。
7.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不夺不餍 餍:满足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遗弃
B. 今王田猎于此 田:打猎 乐乐 乐:喜欢,欣赏
C. 及寡人之身 及:等到 入以事其父兄 事:侍奉
D. 坚甲利兵 甲:甲兵之士 谁与王敌 敌:匹敌
8.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一项是( )
A. 南辱于楚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B. 王之好乐甚 王之不王
C. 臣请为王言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D. 何以利吾国 臣以神遇
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见梁惠王阐述了治国看重仁义而轻视利益的观点,这与《论语》所说“放于利而行,多怨”的思想是一致的。
B. 孟子认为一国之君过多谈论利益会导致身死国亡,因为不讲究仁义单纯追求最大利益会刺激大夫、士庶人等交相争利、抛弃仁义。
C. 孟子以王好乐问,王却说不喜好先王之乐只喜欢当今的俗乐,表现出了对儒家礼乐思想的抵触。孟子却说无妨,因为古今之乐的本质都是要与民同乐。
D. 兵败丧地的梁惠王要报仇雪耻,孟子建议国内兴兵革之利去征伐那些无道之君,则无人能敌。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万乘之国被千乘之家夺取,千乘之国被百乘之家夺取,(这种情况)不是不多啊。
B.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他们侵夺了人民耕种的时节,使得来百姓不能耕种供养他们的父母,父母挨冻受饿,兄弟及夫妻分离。
C.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寡人认为这是很羞耻的,愿意为这些牺牲的人报仇雪耻,应该怎么办才好?
D.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齐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
11. 根据文章概括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
【答案】
7. D 8. A
9. D 10. B
11. 仁政思想(1)先仁义后利益(2)与民同乐(3)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使民以时,行孝悌忠信的教化思想。
【解析】
【7题详解】
D项,句意为: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形容精锐的部队。坚甲利兵中的“甲”是铠甲。
故选D。
【8题详解】
A项,于:介词,被;介词,比。
B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为:介词,替,给。
D项,以:介词,用。
故选A。
【9题详解】
D项,“孟子建议国内兴兵革之利去征伐那些无道之君”错误,最后一段“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意思是“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省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可知不是建议国内兴兵革之利去征伐那些无道之君,而是施仁政。
故选D。
【10题详解】
B项,“兄弟及夫妻分离”错误,“妻子”,古今异义词,应翻译为“妻子儿女”。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意思是“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即先仁义后利益;“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意思是“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如今君王与民同乐就可以称王了”,即与民同乐;“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意思是“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省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即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使民以时,行孝悌忠信的教化思想。
参考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和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
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
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齐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
齐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
孟子说:“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
齐王说:“不如与他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说:“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
齐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请让我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音声,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仪仗,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如今君王与民同乐就可以称王了。”
……
惠王说:“魏国曾一度在天下称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
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省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伐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2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3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
4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
5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6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