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云龙山记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0-10-17
游云龙山记
(明)都穆
云龙山在徐州城南二里。州志谓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元朱泽民记谓宋武帝徼时,尝憩宿于是,有云龙旋绕之异。此为得之。山一名石佛,唐昭宗时,时溥为节度使,朱全忠遣子友裕败溥军于石佛山下,即其地也。
丙寅冬,自京师之官南都。十一月乙酉过徐,欲登兹山,以览其胜。都司周君寅之与予联舟,实陪以行。午抵山麓,跻磴而上。入寺,观所谓石佛者,像仅半躯,崇可二丈,广倍之。左右侍卫之像,皆凿石所为。山之阴,度黄茅岗,忆苏文忠公诗“乱石如羊”之句,瞻眺久之。其下即宋张山人放鹤亭故址,苏公所与记者,后之人创三贤堂于上。三贤,为昌黎韩子、苏公暨陈师道。盖昌黎尝为州推官,苏公尝知州事,师道则州人而教授于学者也。升高而望,一州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诚有如苏公所云。而子历、楚王二山,至戏马之台,皆历历在目,予窃有感□。徐为古战争地,而楚汉其尤也。方高帝之起丰沛,子房佐之,百战蹙项,竟有天下。使当时而无子房,汉之为汉,殆未可知。然则项氏之灭,虽谓子房灭之可也。彼淮阴侯者,功非不伟,直搏兔逐鹿辈耳,乌足以望子房!而今皆云散鸟没,销歇不存。千载之下,遗迹断碑,荒林烟草,适足以资人之慨叹,而逸民高士,乃独笑傲其间而已。
予于是知功名之累人,不如幽闲之肆志也。虽然,予欲逃名而未能者,安得雪月之夕悲歌剧饮于斯,以续招鹤之辞?山人有知,能不泠然御风来耶?姑记之以俟。
1.概括第①段主要内容。(2分)
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矣 B.也 C.耳 D.焉
3.下列对这篇游记的特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描摹自然景观生动详实。
B.涉及历史人文内涵丰富。
C.先叙后议,富有条理。
D.卒章显志,引人思考。
4.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写作上的特点。(3分)
5请对第③段画线句进行评析。(4分)

[参考答案]
1.云龙山的位置;历史渊源;得名的源由。三点写到两点得2分。
2.C或D(1分)
解题说明:选D项更恰当些。(原文翻译成:对此我有感慨或我对“这”有感慨;焉在此作代词与兼词均可解释的通。)
3.A(3分)
解题说明:描摹景观不详实。一是少量描写,二是用白描手法描写。
4.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淮阴侯韩信和张良进行对比,1分;将建立伟大功业的历史名和逸民高士进行对比,1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风云变幻的感慨,和对隐逸于山林之间的自生活的向往,1分。(3分)

5.作者在句子中表现了自己想要远离世俗(功名,在山林间获得自由)1分;却不能做到的困扰,1分。
可从以下角度评价,(1)作者的无奈和困扰,因为要真正做到超脱尘世是很困难(2)否定作者的想法,作者对世俗名利仍有不舍,所以不能毅然决然地离开;(3)要有一颗超脱世俗的心,那不管是否身在山林,都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写其中一个角度为1分,现实意义为1分)(4分)

参考译文
云龙山位于徐州城南二里之处。州志记载它山有云气,蜿蜒如龙,以此得名。元代朱泽民记提到宋武帝外出巡视时,曾在此山留宿歇息,有一条云龙绕着他飞不肯离开。因此得名。山又名石佛山,唐昭宗时,当时溥是节度使,朱全忠派儿子朱友裕在石佛山下打败溥的军队,就是这里。
丙寅年冬天,我从京师去南都赴任。十一月乙酉经过徐州,想登这山,浏览胜景。都司周君寅之与我同舟,其实是为了陪我出行。午时抵达山麓,拾级而上。入寺,看到所谓石佛者,石像仅剩半躯,高约二丈,宽是高的一倍。左右侍卫之像,都是凿石所成。
山之北,是黄茅岗,想起苏轼的诗“乱石如羊”之句,我瞻仰眺望良久。它的下面就是宋代张山人放鹤亭旧址,苏轼曾经记录过这人(张山人)的事情,后人在此建三贤堂。三贤,是昌黎先生韩愈、苏轼和陈师道。大概韩昌黎曾任徐州推官,苏轼尝任州知府,陈师道是本州人且在此教书。我登高望远,一州之山,冈岭四合,隐约如大环一样,确实如苏轼所说。而子历、楚王二山,直到戏马台,都历历在目,我暗生感慨。徐州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尤以楚汉为甚。当时汉高祖起于丰沛二县,张良辅佐他,百战之后击败项羽,终于拥有天下。假使当时没有子房,(以后)是否有汉朝,还真不好说。项羽之亡,即使全部归功于张良也是可以的。淮阴侯韩信,功劳并非不高,但只不过搏兔逐鹿之辈罢了,哪里能够望张良项背!(这些人)现在都已经如云散如鸟飞,消失不见。千年之下,遗迹断碑,荒林烟草,只适合给后人增添感慨,而逸士高人,就独自笑傲于其间罢了。
我于是知道功名累人,不如在幽闲之地陶冶性情。即使这样,我想逃离名利却依然不能,哪里能够在雪月之夕狂歌畅饮于此,而续写(张山人)招鹤之辞?张山人如果泉下有知,能不清冷御风而来吗?姑且记下这事以待吧。



相关阅读
1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

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

2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

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

3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4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

5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6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