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武字君公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0-02-17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①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徭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久之,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武为刺史,行部必先即学官②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岁中,庐江太守举之。其守法见惮如此。
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龚胜、龚舍,在沛郡厚唐林、唐尊,及为公卿,荐之朝廷。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注:①啬夫求商,名叫求商的乡官。②学官,学舍,学校。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B. 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C. 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D. 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仆,职官名。周代为传王命之官,秦汉时为掌管车马及牧畜的官。北齐始称太仆寺卿、少卿,清朝时废止。
B. 《礼经》是孟子整理并传授的先秦六部古籍之一,汉时称之为《仪礼》,宋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指的是《礼记》。
C. 行部,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汉朝时的制度,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属,考察刑政。
D. 方伯,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武体恤下情,理性处事。何武弟弟何显因赋税一事与乡官求商结了仇怨,何武从中调停,平息此事,赢得乡人敬服。。
B. 何武宽以待人,光明磊落。戴圣屡次出言不逊,但何武从不与之斤斤计较;他公正对待戴圣及其儿子,戴圣最终被感化。
C. 何武恪守法令,不徇私情。虽然何寿器重何武,但何武不为此而无端提拔何寿的侄子;任命官吏时严守规定,杜绝私人请托。
D. 何武仁义厚道,乐于提携后进。何武憎恨结党营私,对别人的长处加以赞赏;无论是做刺史还是做公卿,他都向朝廷举荐有才识之人。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
(2)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10. C    11. B    12. D 
13. (1)戴圣说:“后辈年青人懂什么,竟要扰乱别人治理政事!”。何武派从事考察得到他的罪过,戴圣害怕了,自己请求免官。
(2)然后进入住所,调出公文询问开垦田地的情况,各种庄稼长得好不好,作完这些事才接见太守,把这作为固定的作法。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划线句的翻译是:戴圣自以为儿子一定会死,何武内心公正判决此案,戴圣的儿子最后得以不死。从此以后,戴圣惭愧、佩服。何弄到京师汇报事情时,戴圣总要到何武处谢恩。“武”与“平心决之”是主谓关系,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D;“圣”是“惭服”的主语,“武”是“每奏事至京师”的主语,排除AB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B项,“《礼经》是孟子整理并传授”错误,《礼经》应是孔子整理并传授。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本题中,D项,“无论是做刺史还是做公卿,他都向朝廷举荐有才识之人”错误,做刺史时,没有向朝廷举荐人才。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后进,后辈;何知,懂什么;廉,考察。(2)美恶,长得好不好;已,完结;二千石,太守;以为,把……作为;常,固定的作法。

参考译文:
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县人。何武兄弟五人都是郡官吏,郡县官吏敬畏他们。何武的弟弟何显家有商人的户籍,赋税常不缴纳,县屡次欠应征收的赋税。市场掌管赋税的啬夫求商逮捕羞辱了何显家人。何显发怒。想要用官吏职事中伤求商。何武说:“ 因为我们家在租赋徭役方面没有作为众人的表率,奉公行事的官吏不也应该这样吗 !” 何武终于告诉了太守,征召求商当了卒吏,州郡乡里听到此事都敬服何武。
过了很久,太仆王音推荐何武为贤良方正之人,升官为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是《礼经》方面号称 “ 小戴 ”的人,实行政事多不守法,前任刺史认为他是大学者,宽容他。等到何武作刺史,巡行辖区审查记录囚犯罪状,有检举的犯罪行为就把他们委托给郡官府。戴圣说:“ 后辈年青人懂什么,竟要扰乱别人治理政事 !”他全没有判决。何武派从事考察得到他的罪过,戴圣害怕了,自己请求免官。后来他作了博士,在朝廷诽谤何武。何武听到这些,始终不宣扬他的不良行为。后来戴圣儿子的门客聚合做强盗,被捉到,拘囚在庐江,戴圣自以为儿子一定会死,何武内心公正判决此案,戴圣的儿子最后得以不死。从此以后,戴圣惭愧、佩服。何弄到京师汇报事情时,戴圣总要到何武处谢恩。
何武作刺史,巡行辖区一定先到学校见儒生,考查他们诵读议论,询问政事得失的见解,然后进入传舍,调出公文询问开垦田地和一般田地情况,各种庄稼长得好不好,作完这些事才接见太守,把这作为固定的作法。
起初,何武作郡官吏时,侍奉太守何寿。何寿了解何武有宰相才能,因为他是同姓所以看重他。后来何寿作了大司农,他哥哥的儿子作庐江长史。此时何武奏告政事在府邸,何寿哥哥的儿子恰好在长安,何寿准备了酒席请来何武的弟弟何显以及老朋友杨覆众等,喝酒畅快时,何寿叫他哥哥的儿子出来见客人,说:“ 这个儿子是扬州辖区的长史,才能低下,不曾问候见面。”何显等人很惭愧,回来把此事告诉何武,何武说:“ 刺史是古代的方伯 ( 一方诸侯之长 ) ,是皇帝托付信任的官职,是一州的表率,职责在于进荐好的人才罢退不好的人,官吏治理政事的成绩显出卓越的才能,百姓有才能而隐居不出,刺史才应当召见他们,不能有因私询问的事。”
何显、杨覆众竭力劝他,何武不得已召见何寿哥哥的儿子,赐给他一杯酒。这一年,庐江太守推荐了何寿哥哥的儿子。他遵守法令为人所敬畏到了这样的地步。
何武为人仁义厚道,喜好进荐人才,勉励赞许别人的长处。作楚内史时看重龚胜、龚舍,在沛郡看重唐林、唐尊,等他作了公卿,( 就 ) 向朝廷推荐他们。然而他憎恶结党营私,考察文职官吏一定向学者了解情况,考察学者一定向文职官吏了解情况,来相互参考检验。要任命官吏,先订立规则条例来防止因私请求托付。他任官时也没有显赫的名声,不任官后常被人们思念。



相关阅读
1 沈君理传原文_文言文沈君理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沈君理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 【查看全文】

2 秦攻魏,取宁邑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战国策·赵策四》

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 【查看全文】

3 传是楼记阅读答案与翻译-[清]汪琬

传是楼记 [清]汪琬 ①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 【查看全文】

4 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齐纪六》

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黄门侍郎郭祚曰:山水者,仁智之所乐,宜复修之。帝曰:魏明帝以奢失之于前,朕岂可袭之于后乎!帝好读书,手不释卷,在舆、据鞍,不忘讲道。善 【查看全文】

5 戴胄犯颜执法阅读答案与翻译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 【查看全文】

6 《答段缝书》阅读答案与翻译

答段缝书 [宋]王安石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