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室记》阅读答案与翻译-苏辙

发布时间: 2020-12-18
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①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而况余人乎?
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软?”曰:“然,非饮?”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取材于苏辙《藏书室记》)
注释:①傅说:商朝政治家。②绞:言语伤人。
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复以遗诸子    遗:遗留
B. 有兼人之才   兼:超过
C 其蔽也贼    贼:受害
D. 未有不为病者    病:困苦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世其庶矣乎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B. 广之以读书    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C. 非此之谓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D. 凡学而不读书者    人而不仁,如礼何?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
B. (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
C. (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
D. (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
12.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
B. 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
C. 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
D. 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方法。
13. 对下列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十二章,焦点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精辟隽永。
B. 《老子》善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趣味和效果;《庄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
C.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否为老子所著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书中所述基本反映了老子的思想。
D. 墨子,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
14. 翻译文中画线和课文中的语句。
(1)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2)质胜文则野。
(3)克己复礼为仁。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9. D  病,问题,毛病,前面“为”是动词,意思是“出现”“发生”。句意是“没有不出问题的”
10.A  A项,副词,表推测。B项,介词,用;目的连词,来。C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的。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假设,如果。
11. D
12. B  “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错误,不是作者的观点,是其父苏洵的观点。
13. B  “《老子》善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庄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错误,应该是“《庄子》善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
14. (1)(即使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会有像我一样忠信的人。
(2)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
(3)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4)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
(5)做事情如果到结束时仍如开始时那么慎重,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

参考译文:  
我自幼向先父学习,听从他言语(的教诲),观察他做事的方式。现在我年纪大了,还能记得其中的一些。父亲平素不经营产业,(幸而家中)有一些田地,没有衣食之忧;有几千卷书,亲手编辑校对整理,(把它)留给子孙。(他)说:“读这些书籍,对内修养身心,对外管理他人,足够了。这是孔子遗留下来的教化方法。”父亲留下来的教诲,现在还在耳边回响。他遗留下来的书籍(仍)在木柜中,(我)要把它们再留给子孙,(如果子孙中)有能接受这些书并且践行其中的内容,我们的后代就差不多(很好了)。
孔子教化人的方法,是从如何洒水扫地这样的家务劳动、如何待人处事开始的,等到他们把这些都做好了,再用礼乐来反复说明,用读书来丰富提高。(所以)说:“道就在其中。仁者见到它,就能从中体会仁;智者见到它,就能从中发现智。颜回、闵子骞从这里得到的是德行,宰予、端木赐从这里得到的是言谈技巧,冉求、子路从这里得到的是为政本领,子游、子夏从这里得到的是文采,都是凭借他们自身的才能而成就自己。就像农夫开垦田地,种植草木,草木大小长短、甘辛咸苦,都是它们的本性使然,农民没有增加或减损什么,滋养它们而不伤害本性罢了。”
孔子说:“(即使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会有像我一样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这么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人尚且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自我提高完善,然后才能有所成就,所以古人知晓道理一定要通过学习,学习提高一定要通过读书。傅说告诫他的君主,也说:“向古训学习,才能有收获。”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子路在孔子看来,有过人的才能却不安于学习,曾经对孔子说:“只要直接去治理百姓管理祭祀就行了,不一定死读书才算是学习。”孔子批评他说:“你听说过‘六言六蔽’吗?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凡学习却不读书的人,都是子路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却不知道古人成败的情况以及所接触事物的正确与否,没有不出问题的。
虽然这样,(但是)孔子曾经对子贡说:“赐,你认为我是广泛学习而后能牢记不忘的人吗?”(赐)说:“是的。不是吗?”(孔子)说:“不是这样的。我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穿事情的始末。”是“一以贯之”,不是多学习就能够达到的,那么子路不读书,就可以不受到批评了吗?说:我指的不是这个。老子说:“学习要日有增益,探求大道要日有减少(从而接近于道的本义)。”用日日增加的学问,探求日日减少的道,然后才能做到一以贯之啊。



相关阅读
1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

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

2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3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4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5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

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

6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