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开元杂报阅读答案与翻译-孙樵

发布时间: 2020-07-20
读开元杂报
【唐】孙樵
樵曩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其略曰:“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安北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某日宣政门宰相与百僚廷争十刻罢……”如此凡数十百条。樵当时未知何等书,徒以为朝廷近所行事。
有自长安来者,出其书示之,则曰:“吾居长安中,新天子嗣国,及穷虏自溃,则见行南郊礼,安有籍田事乎?况九推非天子礼耶?又尝入太学,见丛甓负土而起若堂皇者,就视得石刻,乃射堂旧址,则射礼废已久矣,国家安能行大射礼耶?自关以东,水不败田,则旱败苗,百姓入常赋不足,至有卖子为豪家役者。吾尝背华走洛,遇西戍还兵千人,县给一食,力屈不支,国家安能东封?从官禁兵,安所仰给耶?北虏惊啮边甿,势不可控,宰相驰出责战,尚未报功。况西关复警于西戎,安有扈从事耶?武皇帝以御史窃议宰相事,望岭南走者四人,至今卿士齰舌相戒,况宰相陈奏于仗乎?安有廷奏争事耶?”语未及终,有知书者自外来,曰:“此皆开元政事,盖当时条布于外者。”
樵后得《开元录》验之,条条可复云。然尚以为前朝所行,不当尽为坠典。及来长安,日见条报朝廷事者,徒曰:“今日除某官,明日授某官;今日幸于某,明日畋于某。”诚不类数十幅书。樵恨生不为太平男子,及睹开元中事,如奋臂出其间。因取其书帛而漫志其末。凡补缺文者十三,正讹文者十一。是岁大中五年也。
(取材于《全唐文》)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赏赐有差                         差:差别
B.及穷虏自溃                       穷:贫穷
C.力屈不支                         屈:竭尽
D.明日畋于某                       畋:打猎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樵曩于襄汉间                     盖当时条布于外者
B.其略曰                           如奋臂出其间
C.徒以为朝廷近所行事               然尚以为前朝所行
D.则射礼废已久矣                   则旱败苗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樵当时未知何等书
我当时不知道这是哪一个层次的书籍
B.就视得石刻
走近去看找到一块石刻
C.况宰相陈奏于仗乎
何况宰相在仪仗中陈述奏议呢
D.日见条报朝廷事者
看到每天报道朝廷事情的文书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樵曾得到几十幅没有开头没有结尾而按日期逐条记事的文书。
B.记录朝廷近来所做事情的文书中有大臣为国事长久争论的场面。
C.孙樵出示的文书引发了这位长安来的人对当代朝政的无限感慨。
D.用开元年间朝廷中的材料核对后验证了这些文书内容的真实性。
10.作者是怎样逐层写出“不是太平男子”之“恨”的?结合全文加以说明。(6分)


6. B(3分)【解析】穷:困厄,处于困境。 
7. C(3分)【解析】 所,代词,……的 。A.于:介词,表时间,在/于:介词,表对象,对  B.其,代词,它们/其,代词,那,那个D.则,连词,表出乎意外,竟/ 则,副词,加强判断,就是。 
8. A(3分)【解析】我当时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样的文书。 
9.B(3分)【解析】这些文书不是记录朝廷近来所做事情的,是开元时期的文书。 
10.(6分)答案示例:①“恨”意思是指遗憾(或“怨恨”),作者表达自己对所生活  的时代不像开元盛世那样的遗憾(或“怨恨”)之情。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借反映帝  王生活的杂报在不同时期所记录的内容的不同,写出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与开元时期的巨  大差异,写出自己的遗憾(或“怨恨”)之情。(2分)②作者首先写自己将所得开元杂  报误以为当代杂报,接着写从京城来的人说明所见杂报不是当代杂报,然后写一位了解  杂报的人,点明这些文书是开元杂报,最后写自己通过自己对开元杂报内容的核验,说  明当代帝王不能像盛时帝王那样勤勉重礼,层层铺垫,进而表达自己不是太平男子之恨。  (4分)  【评分标准】 “整体思路”2分,“局部思路”4分。共6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曾经在襄汉一带得到几十幅文书,(它们)按日期逐条记事,没有开头和结尾。它们大概说:“某一天皇帝亲自耕种籍田,举行九推礼;某一天百官在安福楼南举行大射礼;某一天安北都护府众蕃国的首领请求随从皇帝(到泰山)封禅;某一天皇帝从东部封禅回朝,有差别地赏赐大臣;某一天宰相与百官在宣政门为朝廷的事争执到十刻才结束……”像这样的记录有几十到一百条。我当时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文书,只是认为它们是(记录)朝廷近来所做的事情。
有一个从长安来的人,(我)拿出那些文书给他看,(他)就说:“我住在长安城里,新天子继承皇位,以及走投无路的敌人自己溃散后,就能看到皇帝(在夏至时)举行南郊礼,哪里有(耕种)籍田的事情呢?何况九推(之礼)不是天子的礼仪吗?我曾经又进入太学中,看到仿佛高大隆起的被尘土覆盖的砖堆,走近认真看找到一块石刻,(这里)是射堂的旧址,原来射礼废止已经很久了,国家哪里能举行大射礼呢?从潼关往东,不是洪水毁坏农田,就是旱灾毁坏庄稼,百姓的收入常常不够交纳赋税,到了有卖掉子女自己给豪强人家做奴役的的地步。我曾经背对华山奔向洛水,遇到在西部戍边回来的一千士兵,官府供给他们一顿饭,他们的财力用尽不能支撑下去(而回),国家哪里能够(有财力)到东部封禅呢?那些随从的官吏和皇帝的卫士依靠什么供给呢?北部边疆的敌人惊扰掳掠边地的百姓,局势不能控制,宰相驰骋出朝督战,还没有回复战功。何况西部关塞又被西戎惊扰,哪里还有蕃国首领随从(皇帝封禅)的事情呢?武皇帝因为御史私下议论宰相的事情,向岭南贬谪了四人,至今朝廷中大臣咋舌禁声相互告诫,何况是宰相在仪仗下陈述奏议呢?哪里还会有在朝廷上奏议争论的事情呢?”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有一个了解文书的人从外面进来,说:“这些都是开元年间的朝政事务,大概是当时分条对外颁布的。”
我后来找到《开元录》来验证这些文书,一条一条能够对应。但还是认为前朝所做的事情,不应当都成为废亡的典章制度。等到来到长安,我每天看到逐条报道的朝廷的事情,只是说:“今天革除了某人的官职,第二天授予某人官职;今天皇帝到了某处,第二天皇帝在某处打猎。”的确不像那几十幅文书(所记录的)。我遗憾自己不是生在太平时期的男儿,可是,等我读到开元年间的事情,就如同从太平年间走出来振臂高呼一样(激动)。于是,拿出那些文书就随意在它的文末记下这些。一共增补十三个缺漏文字,订正十一个错误文字。这一年是大中五年。



相关阅读
1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2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3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4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

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

5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

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

6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