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B.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C.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D.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勤王:指的是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
C.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每月月亮圆的那一天叫“望”,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
D.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为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致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仁出身名门,年少有为。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状元,王守仁十五岁时就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川;二十岁考中乡试,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
B.王守仁仕途坎坷,受人拥戴。因上奏章营救戴铣等人而触怒刘瑾,王守仁遭贬谪;任龙场驿丞时,王守仁移风易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当地民众爱戴。
C.王守仁有勇有谋,出奇制胜。正德年间,南中地带盗贼蜂拥而起,王守仁率兵驻扎上杭,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营,俘获斩杀敌军有七千多人。
D.王守仁天姿聪颖,有所建树。在被贬到龙场时,因没有书读,王守仁就推究已学的知识,悟出了格物致知的内涵,创立了“阳明学”,很多人跟随学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
(2)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
14.王守仁平定宁王叛乱为何会取得成功?请简要说明。(3分)
答
10.A 【选项分析】解答本题可使用排除法。通读画波浪线部分,比对四个选项,可发现两处不同。一处是“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间的断句,一处是“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间的断句。画波浪线句是对王守仁的评价。第一处,“以直节著”即“因为刚正不阿的操守而著名”之意,“比任疆事”即“等到被委以边境事务时”之意,“提弱卒”的主语应是“王守仁”,而不是“疆事”,故“以直节著”后和“疆事”后要断开,故排除B.C两项。第二处,“未有如守仁者也”即“没有比得上王守仁的”之意,其主语是“文臣用兵制胜”,故不应在“制胜”前断开,排除D项。综上应选A。
11.D 【选项分析】“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致仕’”,错。“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乞骸骨”指官吏自请离职。
12.B 【选项分析】“移风易俗”错误,由原文中的“因俗化导”可知,王守仁是根据当地风俗对当地人加以教化引导的,“移风易俗”则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13.(1)守仁所率领的都是文职官吏和偏将小卒,平定了 (为患)几十年的大寇贼,远处和近处的人感到惊讶,把他当作神明。
(2)官兵用小船载着木柴,趁着风势放火。宸濠的船搁浅,匆忙换船逃跑,(王守仁)追赶逮捕了他。
【评分标准】(1)关键词“将”“平”“惊”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胶浅”“易”“执”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4.答:①王守仁选择直接攻打南昌,而敌人在南昌的守备力量不足;②王守仁率领的军队刚刚集结,气势锐利;③王守仁攻打南昌,逼迫敌军撤兵,在水中迎击敌军。(每点1分)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他的父亲王华,成化十七年考中进士第一名。王守仁十五岁时,到居庸关、山海关访游客居。时常擅自远出边塞,放眼观看山岳江河的壮阔优美。二十岁时乡试中举,学业大有长进。只是更加喜欢谈论军事,并且擅长射箭。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向皇帝上奏章营救,刘瑾发怒,在朝廷上当众杖打他四十棍,将他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一带群山连绵,草木丛杂,苗族、僚族人同居一处。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教化引导,这些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相继砍伐树木建造房子,给守仁居住。兵部尚书王琼一向对守仁的才能感到惊奇。正德十一年八月守仁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视安抚南、赣。在这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而起。第二年正月,守仁亲自率领精锐的士卒驻扎在上杭。守仁假装撤兵,出其不意攻打敌人,俘获斩杀(敌人)七千有余。后向大庾进军,总共攻破敌巢八十四个,俘获斩杀(敌人)六千有余。守仁所率领的都是文职官吏和偏将小卒,平定了(为患)几十年的大寇贼,远处和近处的人感到惊讶,把他当作神明。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守仁疾速奔赴吉安,征集调用军队和粮食,建造兵器和船只,并发布檄文揭露朱宸濠的罪行,让地方长官各自率领官兵救援朝廷。七月初一,宁王偷袭攻下九江、南康,出兵大江,迫近安庆。有人请求援助安庆,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被敌军掌管,我军跨过南昌和敌人在江上僵持,两郡兵力断我军后路,这样会腹背两面受到敌人夹击。不如直接攻打南昌。敌人的精锐部队全都出动了,守御戒备力量不足。我军刚刚聚集,气势锐利,进攻一定能攻克。敌人听说南昌被攻克,一定会解除包围自救。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取胜的道理。”宸濠果然从安庆撤兵而回,将船连起来结成方阵。官兵用小船栽着木柴,趁着风势放火。宸濠的船搁浅,匆忙换船逃跑,(王守仁)追上逮捕了他。总共三十五天敌人就被铲平了。守仁后来病得很厉害,上疏请求告老还乡,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守仁走到南安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守仁天生非常聪敏。被贬官龙场时,边荒之地没有书可读,他每天推究旧日已得的知识。忽然参悟格物致知,悟出应当自己求之于心、不应当求之于外物的道理,于是深信不疑。学者一致跟从他,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有称赞说:王守仁最初因为刚正不阿的操守而著名。等到被委以边境事务时,率领一支战斗力弱小的军队,跟随几个读书人扫除多年的流寇,平定藩王的叛乱。整个明朝一代,调兵遣将取得胜利的文职官员,没有比得上王守仁的。
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2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
3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4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5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
6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