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发布时间: 2023-07-21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拜,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圃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选自《左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B.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C.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D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崤,亦作“肴”,山名,山中的谷道是古代军事要地。与函谷关并称崤函。“沛公居山东时”中的“山”就是指“崤山”。
B. 乘,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采取75人制,车上有3名甲士,车后有72名步兵。“千乘之国”指大国。
C. 韦,熟牛皮,文中指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礼物,十二头牛,慰劳军队。成语故事“韦编三绝”中的“韦”就是指熟牛皮。
D. 三十三年,文中指鲁僖公三十三年。这里用的是王公年次纪年,王公年次纪年即以帝王即位之年为元年,以后依次为二年、三年……,直至新君出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突出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如蹇叔的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秦穆公的刚愎自用、不听劝告,王孙满和弦高的机智聪明等。
B. 文章写的是战争,却不是把战争的过程作为写作重点,而是围绕秦穆公“劳师以袭远”的战略错误导致战争失败这个中心,把众多的人物、纷杂的事件组织起来,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C. 皇武子辞客一段话,旁敲侧击,在表示抱歉的话语中婉转而又严厉地揭露了秦国的阴谋,其实是下达了逐客令。
D. 郑人弦高犒师的一段话看似彬彬有礼,对秦师远道而来的热情慰问,其实体现了他非常机智的一面,巧妙的用了疑兵之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4. 崤之战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一场战役,作为《烛之武退秦师》中没有爆发的战争的延续,秦军以惨败收场。请结合原文概括秦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答案】
10. B 11. B 12. D
13. ⑴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⑵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14. ①秦穆公刚愎自用;②秦军轻狂失礼;③秦军劳师袭远;④弦高缓兵之计;⑤郑国积极备战。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进入险境而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无礼”是偏正结构,与“轻”共同做“秦师”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AC;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结构一致,“脱”后断开;且“入险”是动宾结构,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千乘之国’指大国”错,千乘之国指中等诸侯国。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疑兵之计”应为“缓兵之计”。原文“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劳”,使动用法,使……辛劳;“非所闻也”,判断句;“无乃……乎”,反问句,恐怕……吧。
(2)“克”,战胜;“继”,动作名,后援;“其”,商量语气,还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公辞焉”可知,秦穆公不听蹇叔劝告执意出兵,秦穆公刚愎自用;
②由“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拜,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通过王孙满侧面写出秦军轻狂失礼;
③由蹇叔的分析“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可知,秦军劳师袭远;
④由“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可知,弦高使用缓兵之计;
⑤由“郑穆公使视客馆……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可知,郑国积极备战。

参考译文: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不是我听说过的。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你现在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聩)。”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进入险境而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杨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相关阅读
1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

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2 ①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阅读《论语》二则,回答问题。 ①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②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查看全文】

3 勉谕儿辈原文_文言文勉谕儿辈翻译赏析_作者司马光

文言文《勉谕儿辈》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 【查看全文】

4 书斗鱼阅读答案与翻译-予客建业,见有畜波斯鱼者,俗说为师婆鱼

书斗鱼 予客建业,见有畜波斯鱼者,俗说为师婆鱼。其大如指,鬐鬣具五采。两鳃有大点如黛,性矫悍善斗。 人以二缶畜之,折藕叶覆水面,饲以蚓若蝇,鱼吐泡叶畔。 知其勇可用, 【查看全文】

5 庄太常传阅读答案与翻译-全祖望

庄太常传 全祖望 庄太常元辰,字起贞,鄞人也。公严气正性,不肯随人唯阿,下笔千言,亦倔强睥睨一切。释褐南太常博士,八载不迁,冷曹清望,泊如也。 甲申之变,公一日七至中 【查看全文】

6 威王之宝原文_文言文威王之宝翻译赏析

文言文《威王之宝》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