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律①知武终不可胁,白②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③,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④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⑤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⑥尽落……
(选自《苏武传》)
[注]①卫律:人名。 ②白:告诉。 ③羝(dī):公羊。 ④常慧:人名。 ⑤廩食:粮食。 ⑥旄(máo):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岂不诚大丈夫哉 真正,确实。
②往之女家 同“汝”,你
③与民由之 遵循。
④各置他所置 安置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②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
(3)[乙]文中的故事可以用 苏武牧羊 (填四字词语)来概括,这个故事诠释了[甲]文阐述的道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填原文)
(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苏武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答:
(1)①真正,确实;②同“汝”,你;③遵循;④安置。
(2)①这哪里称得上大丈夫呢?
②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
(3)苏武牧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我认为苏武是大丈夫。乙文中的苏武不因匈奴的胁迫而投降,牧羊、睡觉时都拿着“汉节”,这符合甲文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
【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诚:真正,确实;
②句意:到了你家。女:同“汝”,你;
③句意: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由:遵循;
④句意: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置:安置。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字词:是,这;焉,哪里;为,称得上。句意:这哪里称得上大丈夫呢?
②重点字词: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益,更加;欲,想;降,使……降;乃,于是,幽,禁闭。句意: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乙]文中的故事可以用苏武牧羊来概括,这个故事诠释了[甲]文阐述的道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本题考查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根据甲文的文意可知,甲文在文章末尾提出了大丈夫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乙文第一句就告诉我们苏武被匈奴放逐到北海,即使没有粮食和水,他也没有投降,这符合甲文中大丈夫的标准。
译文:
【甲】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乙】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相关阅读
1 沈君理传原文_文言文沈君理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沈君理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 【查看全文】
2 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齐纪六》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黄门侍郎郭祚曰:山水者,仁智之所乐,宜复修之。帝曰:魏明帝以奢失之于前,朕岂可袭之于后乎!帝好读书,手不释卷,在舆、据鞍,不忘讲道。善 【查看全文】
3 传是楼记阅读答案与翻译-[清]汪琬传是楼记 [清]汪琬 ①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 【查看全文】
4 秦攻魏,取宁邑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战国策·赵策四》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 【查看全文】
5 戴胄犯颜执法阅读答案与翻译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 【查看全文】
6 《答段缝书》阅读答案与翻译答段缝书 [宋]王安石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