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曰: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氏死而佳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节选自宋濂《宋文宪公全集》)
10。下列对文中化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B.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C.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D.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东,中国历史的地理概念,古代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地理左东右西;晋、南朝之时,又常称“江东”为“江左”。
B.兵部主事,我国明清时为兵部司官中职位最低的官员,掌管章奏文移及缮写诸事,协助郎
中处理该司各项事务。
C.坊,城市中街市里巷的通称。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于区,通称为坊。与“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的“坊”相同。
D.棺椁,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直接相关的物品。棺,指的是装殁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环因为侍奉父亲到江南一带做官,就在金陵安了家。他为人严正规矩,讲究信用,乐于解决周围人的困难。
B.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识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常允恭故人之子杜环。
C.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热情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侍奉张氏,使张氏在杜家安度了晚年。
D.作者被杜环扶危济困、崇德重义的高简情操感动,撰文记载杜环的事迹,井对他予以高度评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4分)
(2)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4分)
14.本文写人叙事多处运用衬托手法,请结合文市简要分析。(3分)
答
10.C
11.C
12.A
13.(1)(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下老母的湿衣,端来米粥让老母吃,抱来被子让老母休息。(注:“糜”,米粥;“食”,给……吃;“寝”让……休息。每处1分,句意通顺1分)
(2)而到了事情有了变化、朋友处于困境之时,不能实践自己的诺言而背叛朋友而离开的人太多了!(注:“穷”,困境;“蹈”,实践;“背”,背叛。每处1分,句意通顺1分)
14.(1)用谭太守拒不收留张氏衬托出杜环扶危济困的高尚品格。(2)用张氏亲生幼子常伯章拒不奉养衬托杜环奉养张氏的厚道善良的品格。(3)用张氏做客不安的心情反衬杜环的善通人情。(4)用张氏脾气不好反衬杜环的孝敬愈加。(评分标准:一条1分,任意3条即可)
附参考译文:
杜环,表字叔循。他的祖上是卢陵人,因为侍奉父亲杜一元在江南一带做官,就在金陵安了家。杜环为人严正规矩,讲究信用,乐于在别人危难的时候帮助人家。他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病死在九江,家庭破落了。常允恭的母亲张氏,六十岁了,在九江城墙下痛哭不止,没有归宿。有人告诉她说:“现在在安庆府做知府的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到那里去依靠他。”老母搭乘别人的船去拜望谭敬先。谭敬先推故不见面。老母的境遇十分困窘。想到允恭曾经在金陵做官,那里的亲戚朋友,或许还有活着的,也许有万一的希望。于是又掉着眼泪哀求别人将她带到了金陵。打听了亲戚朋友中的一两个人,没有还在的。接着又打听杜一元家在哪里,路上行人回答说:“一元死去很长时间了,只有儿子杜环还在这里,他家住在直鹭洲坊。”老母穿着破衣烂衫,冒雨走到杜环家。杜环正在陪着客人说话,见到老母十分惊愕,就像曾经见过她的面似的。于是问她说:“老母不是常老太太吗?为了什么事来到这里?”老母告诉杜环来到这里的缘故。杜环也一边听一边哭,搀扶着老母坐下,向她行礼,又喊妻子出来行礼。杜环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下老母的湿衣,端来米粥让老母吃,抱来被子让老母休息。老母打听过去与她家交往密切的老朋友和她的小儿子伯章。杜环知道她家的老朋友没有在这里的,不能去依靠他们,又不知道伯章的死活。姑且安慰老太太说:“天正在下雨,雨停了为您老人家去打听。假如没有人侍奉您,我家虽然贫穷,难道不能供奉您老人家吗?”当时正值战乱之后的饥荒年月,百姓们亲骨肉都不能互相保全,老母见杜环家境贫寒,雨停之后坚决要出去寻访别的朋友。杜环让妻子陪嫁的侍婢跟她一起去,到天快黑时,果然没有找到任何朋友空手而回。杜环买来布匹绸缎,让妻子为老母缝制衣服被子。自杜环以下的家人,都把老人当做母亲来侍奉。老母性情狭隘急躁,遇到稍微不舒心的事,便怒骂不止。杜环私下里嘱咐家里的人,让老人由着她的性子行事,不要因为家境困难,慢怠老人,与她计较。老母有痰喘的病,杜环亲自为她熬药,给她拿调羹、筷子。因为老母的缘故,不敢大声说话。过了十年,杜环奉皇帝的旨意到会稽去祭祀神庙山灵,回来时路经嘉兴,遇到了老母的儿子伯章,杜环垂泪对他说:“太夫人住在我家,日夜想念你以致得了病,你不能不尽早去见她老人家。”伯章好像没有听到什么一样,只是说:“我也知道母亲在你家,只是路远不能前去。”杜环回到家过了半年,伯章才来了。老母见到她的小儿子,抱住大哭。母子相见后,伯章见母亲老态龙钟,担心不能一起走,竟撒谎说还有别的事情,告辞而去,从此不再管他的母亲。杜环侍奉老母更加恭敬周到,然而老母也更加想念伯章,疾病顿时加重了。临死之前,抬起手来向杜环说:“我拖累了杜君,我拖累了杜君!祝愿杜君生的子孙,都像杜君这样!”说完这几句话便咽气了。杜环买了棺棺椁恭行殡葬的礼仪,在城南钟家山买了地,安葬老母。逢年过节经常到她的墓前祭奠。
史官评论说:“朋友之间意气投合时,表示将自身的一切都交付给朋友,好像并不困难;而到了事情有了变化、朋友处于困境之时,不能实践自己的诺言而背叛朋友而离开的人太多了!何况能在朋友死去之后而赡养他的双亲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也比不上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了吧!”
相关阅读
1 《咏雪》阅读答案与翻译-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 【查看全文】
2 《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1)《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陆游 【查看全文】
3 桓公伐孤竹原文_文言文桓公伐孤竹翻译赏析文言文《桓公伐孤竹》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查看全文】
4 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1)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句子是 , (2)古诗词中,小楼常常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平台,思念、愁苦、感伤 【查看全文】
5 于江原文_文言文于江翻译赏析文言文《于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 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优。 【查看全文】
6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阅读答案与翻译-《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