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阅读答案-冯宿

发布时间: 2020-12-23
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
唐·冯宿
①东阳实会稽西部之郡,兰溪实东阳西鄙之邑。岁在戊寅,天官署洪君少卿以为之宰。君之始至,      用信待物,用勤集事,信,故人阜,勤,故公济,未期月而其政成。后三年夏六月,余过其邑,洪君导余以邑之胜赏,于是有东峰亭之游。
②背城之,半里而近,初届佛刹,刹之上方而亭在焉。松门盖空,石道如带,足倦累息,然后造夫极焉。向之池隍馆宇之多,旗亭阛阓之喧,途道往来之众,薄书鞅掌之繁,顾步之余,忽焉如失。但山风飕飕,岭云峨峨,飞轩凭虚,洞壑在下。向背殊状,昏明异色。指遥青而点黛者问之,则曰某山某岩,某林某墅。指远白而曳练者问之,则曰某洲某渚,某湫某塘。高深互呈,心目相竞,飘若象外,意其幻成。
③余既谐其私,爰究其本。先是邑微登攀游观之所,洪君曾是挈俸钱二万,经斯营斯。因地于山,因材于林,因工于子来①,因时于农隙,又何易也!崇山濬谷,佳境胜概,绵亘伏匿,一时发朗,又何能也!
④君在建中、兴元之间,为江南西道节度使曹王所知。时方军兴,贼寇压境,供亿仓卒,赋平人和,王实赖之。故御史大夫郑滑节度卢公群与君尝同僚,每号之曰:“精金百炼,良骥千里。”诚矣。然则是邑之理,兹亭之胜,于君之分,不为难能。夫播芳尘而鼓馀波者,非文莫可。遂揽笔为记,刊于石而附诸地志焉。
注:①子来:自愿来。
(选自《唐文粹》)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且     B.则     C.然      D.夫
22.第②段的对比描写很有特色,请赏析。(4分)
23.第③段画线句中的“私”指________;“本”指_________。(2分)
2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前后呼应,撰文的缘由和撰文的目的混融一体。
B.本文以游踪为线索,叙写登亭揽胜的所见所感所思。
C.作者认为好的文章有传扬善举美名使之不朽的价值。
D.作者赞赏洪君时流露出洪君是大材而被小用的意思。
25.本文题为“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但写“亭”的笔墨并不多,且意不在“亭”,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21.(1分)B
22.(4分)【参考答案】将山下幽深景象与山上的开阔景象相对比(1分),山外喧闹和山里清净相对比(1分),突出强调山里、山上的开阔与清净特征,强烈的反差(1分),给人如入幻境、物我两和的审美感受(1分)。
23.(2分)“私”指游玩。“本”指亭的来历。
24.(2分)B
25.(4分)本文写亭,对亭的外貌形制没有描写,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亭”的来历、建造过程和亭周围的景色(1分),还写了洪君稳定一方、供应军需的事迹和同僚对他的极高评价(1分),作者意在写人,赞扬洪君为政善治、举重若轻、造福一方的功绩(1分),并希望以此来垂范后人(1分)。



相关阅读
1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2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

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

3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

4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

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

5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6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