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呜呼!世之都三公④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⑤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⑥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为沟中瘠⑦者,又岂少哉?
(《古文观止·义田记》,有删减)
【注】①负郭:靠近外城。②常稔(rěn):常熟,即年年有好收成。③沛然:充足的样子。④三公:泛指居高位的官员。⑤孥:儿女。⑥廪稍:指官府发给的粮食。⑦沟中瘠:饿死在沟渠里。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嫁娶凶葬皆有赡(供给,供养) B. 岁入给稻八百斛(每年)
C. 惟以施贫活族之义(快活) D. 遗其子而已(给予,赠送)
17.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B.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C.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D.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19. 范仲淹与同期的士大夫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6. C 17. B
18. 范文正公一生乐于施舍,选择亲人中穷困的人、关系虽然疏远而有才德的人,都施舍他们。
19. 范仲淹位崇禄厚时,购置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而其他一些士大夫则无视族人饥苦。作者通过对比手法,对范仲淹自奉俭约、乐善好施的高风义行表达崇敬与景仰之情;同时批判了权贵的奢靡自私,呼吁达官贵人们效法范仲淹,做一些有利于百姓的事情。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C. “活”,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意为“养活”。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本句是一个主谓句,注意主语“后世子孙”和谓语动词“承”,且虚词“如”字,是“犹如,好像”的意思,应在句前,故应在“后世”“承”和“如”前断开。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平生,一生;施与,施舍;择,选择;疏,疏远;贤,有才德;咸,都。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理解文章内容,要通读全文,找到相关答题区域,找到二者的不同之处,结合关键句子回答。“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写范仲淹位崇禄厚时,购置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写出其他一些士大夫无视族人饥苦。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合上下文中写范仲淹“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和写其他士大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可知,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自奉俭约、乐善好施的高风义行表达的崇敬与景仰之情和对权贵奢靡自私的批判,也暗含着对权贵效法范仲淹,做一些有利于百姓的事情的希望。
参考译文:
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予以资助。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帐目,经常总计收入和支出。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粮食,来供应在这里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无枯竭之时。
当初,范公还未贵重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而无力实现长达二十年之久。后来做了西部边境的统帅,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从此才开始有了俸禄赏赐的收入,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女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他只是把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子女罢了。
啊!当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职位,享受万钟禄米的人,他们宅第的雄伟,车驾的华丽,歌妓的众多,妻儿的富有,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亲人不能登门的,难道还少吗?何况说帮助疏远的贤者呢?地位在他们以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禄米的充裕,享用的丰富,也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亲人,拿着破碗讨饭,成为沟中的饿殍的,难道少吗?
相关阅读
1 传是楼记阅读答案与翻译-[清]汪琬
传是楼记 [清]汪琬 ①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 【查看全文】
2 《答段缝书》阅读答案与翻译答段缝书 [宋]王安石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 【查看全文】
3 秦攻魏,取宁邑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战国策·赵策四》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 【查看全文】
4 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齐纪六》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黄门侍郎郭祚曰:山水者,仁智之所乐,宜复修之。帝曰:魏明帝以奢失之于前,朕岂可袭之于后乎!帝好读书,手不释卷,在舆、据鞍,不忘讲道。善 【查看全文】
5 戴胄犯颜执法阅读答案与翻译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 【查看全文】
6 沈君理传原文_文言文沈君理传翻译赏析文言文《沈君理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