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何景明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鹞,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鹛日: “是病于材也。予观其黟然黑,邪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日: “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其器有四:弦、轸、徽、越。弦以被音,轸以机弦,徽以比度,越以亮节。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圆也,徽取其数次也,越取其中疏也。今是琴弦之韧疏,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疏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以隘故声应沉伏。是以宫商不诚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钩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宜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
“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如常以求固执,缚柱以求张驰,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日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鸦怃然离席日:“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注】机弦;控制琴弦。比度:排比音节的高低度数。亮节:加大、节制琴的音量。栝( 9ua):琴弦插入琴体的一端。数次;数,琴徽的度数;次,合乎次序,位置正确。中疏:指琴休中问空敞。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将尤夫攻之者也 尤:怒,怪罪。
B.是以宫商不诚职 宫商: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一、二个音阶,此指音阶。
C.可以宜气养德,道情和志 道:通“导”,治理。
D.朴其中,文其外 文:雕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是病于材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B.浅以隘故声应沉伏 斧斤以时人山林
C.凡攻琴者,首选材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制琴喻用人,由物及人,以小见大,以琴的四大部件各自的作用,道出用人时, “劲则能弗挠” “时则能应变”“序则能辨方”“虚则能受益”四方面的意义。
B.文中批评今之琴四部件制作不当致使琴不中用,也就是抨击当时统治者用人之不当,使文章增添了对现实的揭露意义。
C.“信取于弦乎……一物而众理备焉。”借仲鹖之口来绾结文章的前后内容,沟通全文的内在意理,是全文的点晴之笔。
D.仲鹖说:“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说的是他信服何子说的道理,愿更换琴弦,调整琴弦的松紧,使琴重放光芒。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使伶伦钩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4分)
(2)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4分)
14.C 【解析】“道”通“导”,导引。
15.D 【解析】A.介词,在;介词,到;B.连词,并且;介词,按照;C.代词,的人;助词,定后标志;D.连词,并列,有加强对比的作用。
16.D 【解析】语义双关,一方面指改换琴弦,重新调整松紧。另一方面指戴仲鹖听了何子的话,改变了看法。(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做法)
17.(1)尽管让(黄帝的乐官)伶伦来调弦运指,(春秋时的琴师)伯牙来按照节拍亲自弹奏,他们也不知如何能叫音声和谐了。
(2)假使造琴人制琴符合规格标准,修治完善以备随时弹奏,凿削合格以成一张好琴,装饰美观以便出而应世。
【参考译文】
何子有一张琴,三年没有上弦。他的学生戴仲鹛,拿下来装上弦,进奉请他弹奏。何子弹奏它,三次拨动琴弦,弦却不听手指指挥,发出的声音不成曲调,仔细听它的音响,不知毛病在什么地方。仲鹖道:“这个毛病出在做琴的材料上。我看它黑黑的,歪斜而且朽坏。它的质地不能胜任琴弦(的拉力),所以弹起来声音不能发扬。”
何子道:“咦!这不是木质的过错,我要严厉责备制琴入!凡是做一张琴,首先要选择木材,慎重地制造琴的各个部件。
琴器有四:弦、轸、徽、越。弦用来发音,轸用来控制弦,徽用来比较音的度数,越用来调和音节。发音就能分出清浊,控制弦就能显出高下,比较度数就能轻重适当不超过限度,音节调和就能使声音应弦而发不沉闷暗哑。故而弦要取它韧性的细密,轸要取它琴捩的圆滑,徽要取它度数的合乎次序,越要取琴体中空的小孔的通畅。现在这张琴,弦的韧性稀疏,轸的琴捩滞涩,徽的度数失去均衡,越的小孔又浅又隘。稀疏,所以清音浊音不能齐全;滞涩,所以高音低音不能相通;失去均衡,所以轻音重音互相侵越;又浅又隘,所以音声沉闷暗哑。这样五音不能忠诚地尽职,音律也离开了法度。尽管让黄帝的乐官伶伦来调弦运指,春秋时的琴师伯牙来按照节拍亲自弹奏,他们也不知如何能叫音声和谐了。
“现在看这张琴的材料,是用桐木制成的。桐木原是生长在深山幽谷,依据着巨大的磐石,经受着风雨的滋化,云烟的蒸润,不能说不是良材。要是叫制作者按照规格做好,修治完善以备随时弹奏,凿削合格以成一张好琴,装饰美观以便出而应世。上焉者使君王得到,可以献之于宗庙,陈设在朝廷,祭享神灵,延见贵宾,唱赞祭礼,疏通隐闭,使民情通畅,万物洁净。下焉者使士大夫得到,可以融洽气质,培养德性,导引情操,和睦心志。何至于黑黑的、弯弯的,成为腐朽之材、无用之物呢!
“我看天下不责怪材料的人,太少了。本是一个平常的材料却偏偏要求它是最好的材料,把琴柱缚得牢牢的以为可以使琴弦张弛如意,自己混乱却想要分清事物,自己狭隘还想要求取众多,哪能不使材料出毛病呵!因此君子对此是很慎重的。
弹琴要有劲,行动要候时,观察要有顺序,藏要有容量。有劲就能不受阻挠,候时就能应付变化,有顺序就能辨别事理,有容量就能受到效益。劲就是信用,时就是智慧,顺序就是仁义,容量就是谦逊。信用作为居处,智慧指挥行动,仁义用来制约,谦虚可以保身。朴实作为内含,文采作为外表,为人所知就出而用世(兼济天下),不为人所知就修养自身(独善其身)。所以说: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怎么可以责罪材料呢?”
仲鹛听了不觉恍然若失,离开座位说道:“信用不就是取于弦吗,智慧不就是取于轸吗,仁义不就是取于徽吗,谦逊不就是取于越吗?-件东西而所有的道理都齐全了。我所知太少了,要改弦更张,恭恭敬敬地听从您的教导。”
相关阅读
1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阅读答案与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 【查看全文】
2 陆游书房阅读答案与翻译陆游书房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 【查看全文】
3 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 【查看全文】
4 宋·苏轼《魏武帝论》唐·朱敬则《魏武帝论》阅读答案与翻译文本一: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古之所谓大智 【查看全文】
5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6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阅读答案与翻译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