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阅读答案与翻译-《史记·高祖本纪》

发布时间: 2023-06-25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注】。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于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置河南郡。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缮治河上塞。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正月,虏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
汉王之出关至陕,抚关外父老,还,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节)
【注】义帝:义帝熊心本是楚国贵族,项梁起事后,立熊心为楚怀王,以从民望。义帝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先入关中,项羽使人还报熊心。熊心答复,照原约办,项羽因此怨恨熊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B. 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C. 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D. 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就国,指受到君主分封而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B. “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和“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从”字含义相同。
C. “略”在文中指“夺取”,与成语“攻城略地”中的“略”含义相同。
D. “关外置河南郡”和“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两句中的“置”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王善得民心。他不但下令修缮整治河上边塞,还让百姓开垦耕种秦朝原来的苑囿园池,甚至亲自到陕县安抚关外父老。
B. 汉王从善如流。他听取韩信“决策东乡,争权天下”的建议,领兵回军,直接率军在废丘围困了雍王。
C. 汉王御人有道。先是用韩信之计,从故道回军,袭击了雍王章邯,后又派韩信攻打不愿归附自己的韩王郑昌。
D. 汉王善抓时机。汉王为义帝发丧,举哀三天,并乘机派使者通告诸侯攻打杀义帝的罪人,抓住了讨伐项羽的绝佳机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2)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


【答案】
10. C    11. B   12. B  
13. (1)军中官吏和士卒都是崤山以东的人,日夜踮起脚尖盼望着回到家乡,不如决策向东进军,争夺天下大权。
(2)于是(项羽)就派使者把义帝迁徙到长沙郴县,催促义帝早些动身,群臣渐渐背叛了义帝。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天下共同拥立义帝,对他北面称臣。现在项羽把义帝放逐、击杀于江南,大逆无道。我亲自为他发丧,诸侯都要穿白色丧服。调发全部关内的兵力,征集三河的士卒,浮江汉南下,愿意跟随各诸侯王讨伐楚国杀害义帝的人。
“义帝”是“立”的宾语,“天下共立义帝”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
“于江南”是“放杀义帝”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及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
B.“含义相同”错误。跟随;使动用法,使……跟从。句意:项王派兵三万跟随。/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
C.正确,都是夺取。句意:汉王向东夺取土地。/攻占城池,夺取土地。
D.正确。设置;放弃。句意:在关外设置河南郡。/沛公就扔下车马。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能力。
B.“直接率军在废丘围困了雍王”错误,原文“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意思是“八月,汉王用韩信的计策,从故道回军,袭击雍王章邯。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雍王兵败退走;在好畤停下来接战,又失败了,逃到废丘。汉王随即平定了雍地。向东到达咸阳,率军围困雍王于废丘”,可见汉王听取韩信“及其锋而用之”“争权天下”,先是在陈仓与雍王大战,后是在好畤与雍王交战,最后才率军在废丘围困了雍王,因此“直接率军在废丘围困了雍王”错误。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1)“山东”,崤山以东;“跂”,踮起脚尖;“归”,回到家乡;“乡”, 通“向”;“东乡”,向东进军。
(2)“使使”,派遣使者;“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省略句,正常语句是“(项羽)乃使使徙义帝(于)长沙郴县”;“趣”,同“促”,催促;“稍”,渐渐;“倍”,同“背”,背叛。

参考译文:
四月,在项羽旌麾之下罢兵散归,诸侯各自回到封国。汉王回国,项王派兵三万跟随,他们离开后就烧断栈道,以防备诸侯军和匪徒的袭击,也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的意图。到达南郑,那些将领和士卒很多在中途逃亡回去,士卒都唱着歌,想要回到东方。韩信劝汉王说:“项羽封有功的各个将领为王,大王您独自被封在南郑,这是流放。军中官吏和士卒都是崤山以东的人,日夜跂踵盼望回家乡,不如决策向东进军,争夺天下大权。”
项羽出了函谷关,派人迁徙义帝。说:“古代做帝王的统辖千里见方的土地,必须居住上游。”项羽就派使者把义帝迁徙到长沙郴县,催促义帝快走,群臣渐渐地背叛了义帝。项羽就暗地里让衡山王、临江王袭击他,把义帝杀死在江南。
八月,汉王用韩信的计策,从故道回军,袭击雍王章邯。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雍王兵败退走;在好畤停下来接战,又失败了,逃到废丘。汉王随即平定了雍地。向东到达咸阳,率军围困雍王于废丘。二年,汉王东出略取城邑,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都投降了。韩王郑昌不愿归附,汉王派韩信打败了他。于是设置了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各郡,关外设置了河南郡。改立韩太尉信为韩王。将领中以一万人或一郡投降的,封给一万户,整修河上郡内的长城。各处原来的秦朝苑囿园池,都让百姓开垦耕种。正月,俘虏了雍王的弟弟章平。大赦有罪的人。
汉王出函谷关到达陕县,抚慰关外父老,回来后,张耳来见,汉王给了他优厚的待遇。二月,下令废掉秦社稷,改立汉社稷。三月,汉王从临晋关渡过黄河,魏王豹率兵随从,攻下河内,俘虏了殷王,设置河内郡。汉王向南渡过平阴津,到达洛阳。新城三老董公拦住汉王,用义帝死这件事游说汉王。汉王听了,袒臂大哭。于是为义帝发丧,哭吊三天。派遣使者通告诸侯说:“天下共同拥立义帝,对他北面称臣。现在项羽把义帝放逐、击杀于江南,大逆无道。我亲自为他发丧,诸侯都要穿白色丧服。调发全部关内的兵力,征集三河的士卒,浮江汉南下,愿意跟随各诸侯王讨伐楚国杀害义帝的人。”



相关阅读
1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李白传》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 【查看全文】

2 元朔元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魏伐匈奴》

元朔元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杀辽西太守,略二千余人,围韩安国壁,又入渔阳、雁门。天子乃复召李广,拜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车骑将 【查看全文】

3 宾主无愧色原文_文言文宾主无愧色翻译赏析

文言文《宾主无愧色》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张玄⑴与王建武⑵先不相识,后遇于范豫章⑶许⑷,范令二人共语。张因正坐敛衽⑸,王孰视良久,不对。张 【查看全文】

4 王曰:善。乃下令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查看全文】

5 欧阳修《醉翁亭记》郑燮《游江》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查看全文】

6 记旧本韩文后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北宋]欧阳修

记旧本韩王后 [北宋]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曾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