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
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注:孽:树木砍去后重长嫩芽。拱: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踞肆:气势雄壮的样子。庄栗:威严挺拔。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或孽而殇殇:未长成而天折
B.幸而得不破折得:能够
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数:数量
D.余之爱之,非徒爱其似山徒:只,仅仅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漂沉汨没于湍沙之间其势弱于秦
B.则为好事者取去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强之以为山不赂者以赂者丧
D.且其孽而不殇与尔三天,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借“拔”“漂”“腐”等词写出栋梁之材的坎坷经历,并以此暗示人才的遭遇。
B.第二段是对第一段的简单重复,字句虽有改变、更换或节略,表达效果完全一样。
C.作者写木假山的形成过程,既有拟人的笔法,又有带着浓重感情的叙述兼联想。
D.本文无论是由木写到木假山,还是专写自家三峰,作者最终还是抒发自己的心志。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而不为樵夫野人所薪,而后得至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5)文末第三段,作者对木假山“有所敬”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
(1)C
(2)B
(3)B
(4)也没有被樵夫、乡野之民砍木为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其中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
(5)作者敬之,是因为从木假山的姿态联想到精神,品格。中锋“意气端重”,二峰“凛乎不可犯”“岌然决无阿附意”,写出山峰的做岸不屈、不卑不亢的精神,也体现了作者对高尚情操和独立品格的追求。
二
[注]:①孽(niè):树木的嫩芽。②拱(gǒng):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③濆(fén):水边。④岌(jí)然:高耸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之生,或孽而殇殇:未成年而死
B、而其激射啮食之余啮:咬
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数:命运
D、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薪:木柴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强之以为山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以及于斧斤之不能喻之于怀
C、然予之爱之纵一苇之所如
D、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木假山记”为题,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
B、树木遭受斧伐、风拔、水漂之后而成为木假山,是不幸中的大幸。
C、作者对木假山的“爱”与“敬”,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而是心有所感。
D、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议结合,使文章显得厚重,耐人寻味。
答
6、D.(薪:名词做动词,砍木柴)
7、C(A.以:介词,把;介词,因为。B.于:介词,表被动,被(砍);介词,在。C.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词组做主语,取消句子独立性。D.而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
8、C.(相关信息在第三段段首句,作者欣赏“木假山”的理解。原句“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关联词语,不只,不但。“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过于绝对)
参考译文:
树木的生长,有还在幼苗时便死了的,有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而死了的。幸而长成可以用作栋梁的,也就被砍伐了。不幸而被大风拔起,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烂了;幸而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其中最幸运的,在急流和泥沙之中漂流沉埋,不知经过几百年,在水冲虫蛀之后,有形状好似山峰一样的,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但是,在荒野的江边,像这样形状似山峰的树木有多少啊,不被好事的人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存在着不幸呢!
我家有一座三个峰头的木假山。每当我想到它,总觉得在这中间似乎有命运在起作用。况且,它在发芽抽条时没有死,在长成两手合抱粗细时没有死,可用作栋梁而没有被砍伐,被风拔起,在水中漂浮而没有折断,没有腐烂,没有折断腐烂,却未被人当作材料,以至于遭受斧头的砍伐,从急流泥沙之中出来,也没有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啊。
然而,我喜爱木假山,不光是喜爱它的像山,而是还有感慨寄寓其间;不仅喜爱它,而且对它又有敬意。我看到中峰,魁梧奇伟,神情高傲舒展,意态气概端正庄重,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二峰倾服似的。旁边的两座山峰,庄重谨慎,威严挺拔,凛然不可侵犯。虽然它们所处的地位是服从于中峰的,但那高耸挺立的神态,绝然没有丝毫奉迎依附的意思,啊!它们是令人敬佩的呀!它们是令人感慨。
相关阅读
1 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齐纪六》
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黄门侍郎郭祚曰:山水者,仁智之所乐,宜复修之。帝曰:魏明帝以奢失之于前,朕岂可袭之于后乎!帝好读书,手不释卷,在舆、据鞍,不忘讲道。善 【查看全文】
2 沈君理传原文_文言文沈君理传翻译赏析文言文《沈君理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 【查看全文】
3 《答段缝书》阅读答案与翻译答段缝书 [宋]王安石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 【查看全文】
4 传是楼记阅读答案与翻译-[清]汪琬传是楼记 [清]汪琬 ①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 【查看全文】
5 秦攻魏,取宁邑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战国策·赵策四》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 【查看全文】
6 戴胄犯颜执法阅读答案与翻译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