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
B.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
C.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
D.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才,即秀才,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与后代科举的“秀才”不大相同。
B.公车,汉代官署名,汉代用公家车马接送应征的人,后用“公车”指应试的举子。
C.受钺,古代大将军出征前,接受天子所授的符节与斧钺,称为“受钺”。
D.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合称,因两人喜好战争,常用此来比后世的暴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甫嵩文武兼备,不慕荣利。他年轻时喜欢读《诗经》《尚书》等,娴习弓马射猎,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相继征召,他都没有去。
B.皇甫嵩有勇有谋,屡建功勋。张角起义时,他提出合理建议,并率军平定;凉州王国包围陈仓时,他没有急于进兵,而是抓住时机,大败贼军。
C.皇甫嵩忠心为国,不附奸佞。平定黄巾军后,朝廷政事混乱,阎忠趁机政变,皇甫嵩坚决抵制;中常侍张让索要钱财,皇甫嵩不给,遭其忌恨,
D.皇甫嵩深受重用,居官显赫。从被公车征召为议郎开始,一生多次升迁,威震天下,官至光禄大夫;病逝后,还被追赠为骠骑大将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嵩以为宜解党禁,益出中藏钱、西园厩马,以班军士。
(2)今将军遭难得之运,蹈易骇之机,而践运不抚,临机不发,将何以保大名乎?
答
10.(3分)A
11.(3分)D(“因两人喜好战争,常用此来比后世的暴君”有误)
12.(3分)C(“阎忠趁机政变”有误)
13.(10分)(1)(5分)皇甫嵩认为应该解除党禁,多拿出宫中的钱财和西园马厩里的马,来赐予军士。(大意3分,“宜”“班”各1分)
(2)(5分)现在将军遇到了难得的运气,踏着容易变乱的机会,却有运气不把握住,面临着机会不发动,您凭什么保全大名呢?”(大意3分,“抚”“发”各1分)
【参考译文】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皇甫嵩少年时有文功武略之志,好《诗》、《书》,学习弓剑驰马。开始被举为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相继征召,都不去。灵帝时公车征为议郎,升北地太守。以前,钜鹿张角用做好事教化天下人,辗转欺骗、迷惑。十多年间,信徒数十万。中平元年,大方马元义等先收荆、扬数万人,约定在邺集合出发。还未等到作乱,张角弟子上书告发。张角等人知道事情已经暴露,白天黑夜通知各方,同时起事。杀人祭天。所到之处,焚烧官府,抢劫村邑,州郡失去依据,长吏多逃亡。十天之内,天下响应,京师震动。朝廷召集群臣开会商议。皇甫嵩认为应该解除党禁,拿出中藏钱、西园厩马,以赏赐军士。灵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起用天下精兵,广选将帅,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持符节,与右中郎将朱俊,合力讨伐黄巾军。
皇甫嵩已消灭黄巾,威名震动天下。而朝廷政事一天乱似一天,海内空虚困难。前信都令汉阳闫忠贸然对皇甫嵩说:“现在遇到了难得的运气,踏着容易变化的机会,而有运气不抓着,当着机会不利用,您怎么保持大名呢?”皇甫嵩说“:这是说什么啊!”阎忠说:“现在将军暮春受皇上命讨贼,到冬末就收功,威德震本朝,声名扬海外,虽汤武的行事,也不比将军高呢。现在您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又有高人的品德,却侍奉昏庸的人主,凭什么求得安全呢?”皇甫嵩说:“朝夕努力工作,心不忘忠于皇上,为什么不安?”正值边章、韩遂在陇右作乱,第二年春,诏令皇甫嵩回镇长安,保卫园陵。边章等就再侵犯三辅,派皇甫嵩讨伐他们。起先,皇甫嵩征讨张角,途经邺,看见中常侍赵忠的房子建筑超过了制度,于是上奏没收了他的房子。又中常侍张让私人向他要钱五千万,皇甫嵩不给。赵、张二人由此恨了皇甫嵩,上奏皇甫嵩连战没有功劳、费钱多。这年秋天,被召回,收了他左车骑将军印绶,削户六千,改封都乡侯,二千户。五年,凉州贼王国包围陈仓,再任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抵御。董卓想很快去陈仓,皇甫嵩不听。王国包围陈仓,自冬到春,八十余天,城坚守固,终究没有攻下。贼部队疲敝不堪,结果只得自己解围而去。皇甫嵩指挥部队进击。董卓说:“不可,兵法说,被打败了的敌人,不要追赶,撤回去的部队,不要逼迫。”皇甫嵩说“:不是这样。以前我不进击,是躲避他的锐气,现在进击,是等到敌衰弱的时候了。”就独自率兵进击,使董卓殿后。几仗下来,打得王国大败,斩首万余人。王国逃走而死。董卓又惭愧又嫉恨。因此忌恨皇甫嵩。到董卓被杀,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这年秋天,受命为太尉。冬,因出现流星免官。再任为光禄大夫。不久,李傕作乱,皇甫嵩也病死,赠骠骑将军印绶。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2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
3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
4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
5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6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