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0-08-28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 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焉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___________
(3)神弗福也___________
(4)望其旗靡___________
10. 用现代仅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彼竭我盈,故克之。
11.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项是(   )
A. 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 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C. 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 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12. 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晋、秦围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家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
[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

参考答案:
9.     (1). 参与    (2). 诉讼事件(或:案件)    (3). 赐福,保佑    (4). 倒下  
10. (1)(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敌方士气衰竭,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11. A  
12. 曹刿主动救国,同乡人阻止都没能拦住,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烛之武不是主动出来救国,国君派他出使他都推辞,晓以私利后才答应出马,可见他重个人名利、轻国家大义。


【9题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中重点字的含义。其中“间”意思是“参与”,不要理解为“中间”;“狱”指“诉讼事件”,不要解释成“牢狱”;“福”在句中是动词,意思是“赐福,保佑”;“靡”意思是“倒下”。
【10题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意思: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以,凭借;竭,穷尽;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1题解析】
A.“人格卑鄙”表述有误,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体现出他见识浅陋,目光短浅。故选A。
【12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仔细阅读两文,疏通文意,理解曹刿与烛之武二人面对国家战争的不同态度及其精神品质。齐师伐鲁时,“曹刿请见”“战则请从”,可见曹刿是主动的要求参与战事,面对乡人的阻拦,他提出自己的见解,执意请见,表现出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链接材料中,“晋、秦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是有谋略的人,“郑文公使烛之武见秦君”,可见烛之武的救国行为是被动地,从“武辞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可见,对国君的派遣,烛之武先是推辞,然后国君给他说明利害关系后,他才答应,可见他看重自己的名利,不能以国家利益为重。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链接材料: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文公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烛之武推辞了。郑国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相关阅读
1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

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

2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3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4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5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

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

6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