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旧唐书•方伎传》

发布时间: 2021-05-28
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时道士尹崇博学先达,素多手等。一行诣崇,借扬雄《太玄经》,将归读之。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以示崇。崇大惊,因与一行谈其奥赜,甚嗟伏之。谓人曰:“此后生颜子也。”
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开元五年,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一行至京,置于光太殿,数就之,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言皆切直,无有所隐。
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公主故事。一行以为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特加其礼。又太平骄僭,竟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上纳其言,遽追敕不行,但依常礼,其谏诤皆此类也。
时《麟德历经》推步渐疏,敕一行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又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创造黄道游仪,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证明。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数,立衍以应之,改撰《开元大衍历经》。至十五年卒,年四十五,赐谥曰“大慧禅师'
初,一行求访师资,以穷大衍,至天台山国清寺。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僧于庭布算声,而谓其徒曰:“今日当有弟子自远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导达也?”一行承其言而趋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焉。道士邢和璞尝谓尹愔曰:“一行其圣人乎?汉之洛下闳造历,云‘后八百岁当差一日,必有圣人正之。’今年期毕矣,而一行造《大衍》正其差谬,则洛下闳之言,信矣!非圣人而何?”
赞曰:术数之精,事必前知。粲如垂象,变告无疑。
(节选自《旧唐书•方伎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苳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
B.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
C.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
D.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坟籍,又称坟典,古代圣贤所作的经史书籍。传说古代早期的典籍有“三坟五典”“九丘八索”,四部典籍皆已散佚。
B.沙门,即勤修道业和息诸烦恼的意思,是对出家的佛教徒的通称;也指佛门。例如孙悟空曾言“老孙一向秉教沙门”。,
C.七曜,又称七政、七纬,源于古人对远古星辰的自然崇拜,是对日、月和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的总称。
D.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以及平辈之间的敬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僧一行博闻精思,深受他人称誉。少年博览群书,研读经书《太玄经》并且撰写书籍,获得无上肯定。
B.僧一行洁身自好,不为荣利所动。武三思欲结交,他有意远离,后遁入空门;皇帝征召,他称病不应。
C僧一行履职尽责,工作坚守原则。他任职期间寻访安民之策,直言进谏,甚至指出公主嫁妆有违礼制。
D.僧一行好学笃行,求学不辞辛苦。无论是道士尹崇还是天台山的高僧,他都主动登门拜访,求学问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纳其言,遽追敕不行,但依常礼,其谏浄皆此类也。
(2)今年期毕矣,而一行造《大衍》正其差谬,则洛下闳之言,信矣!
14.根据僧一行的传记,你是否同意传记后赞语对天文学家的评价?简要说明理由。(3分)


10.C
11.D(“稽首”是指头碰在地上并停留一会,是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一般用于君臣、父子。)
12.C(“寻访安民之策”的主语是皇上。)
13,(1)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言,立刻追回敕令,不按照太平公主的旧例实行,只依照常规的礼数安排婚事,一行的直言规劝,都是像这样。(4分。“不行”“但”各1分,句意2分。)
(2)现在八百年的期限已经到了,而僧一行编写《大衍历》纠正了他的偏差,那么洛下因的话,果然应验了!(4分。“差谬”“信”各1分,句意2分。)
14.参考示例:
(一)同意。天文学家的学术造诣高深、算法精湛,能把握客观规律,预知事物发展。
(二)不同意。赞语过于夸大了天文学的预判能力,神话了科学家,偏离了科学精神。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僧一行,姓张,之前名“遂”,魏州昌乐人,是襄州都督、郑国公张公谨的孙子。一行小时候很聪明,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当时道士尹崇是博学的先辈,平日藏有诸多古籍。一行拜访尹崇,借了扬雄《太玄经》回去读。数日后,再来拜访尹崇,归还他的书。尹崇说:“这本书意思较为深臭,我探求了很多年,尚且不能通晓,您应该试着多加钻研,为什么这么快就还给我呢?"一行说:“我已明白它的义理了。”于是拿出撰写的《大衍玄图》和《义决》一卷给尹崇看。尹崇大惊,于是与一行谈论其中精微的义蕴,非常叹服一行。对别人说:“这个后生是颜渊在世啊(颜渊,孔子最杰出的弟子)。”
武三思钦慕他的学识品行,来请求与他结交,一行为了躲避他藏了起来。不久出家为僧,隐居于嵩山。唐睿宗即位后,命令东都洛阳的留守(官职名)韦安石按照礼仪征召僧一行。一行坚决以病为借口推辞,不遠从睿宗的命令。后来步行前往荆州当阳山,依傍悟真和尚学习梵律(印度传来的音律学知识)。开元五年,唐玄宗命令他的族叔,礼部郎中张洽,拿着皇帝的文书到荆州强行请他出山。一行到长安,被安置在光太殿,
(玄宗)多次来拜访他,咨询安定国家抚育人民的道理,(一行)的回答都很恳切率直,没有隐瞒。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嫁,(玄宗)命今有关部门用优厚待遇来安排,按照太平公主当年出嫁的旧例。一行认为(太平公主时)是唐高宗晚年,又只有太平公主这一个女儿,所以特地给予她特殊礼遇。并且太平公主骄横借越,最终因为这获罪,不应该引以为例。皇上采纳了他的话,立刻追回救令,不按照太平公主的旧例实行,只依照常规的礼数安排婚事,一行的直言规劝,都像是这样。
当时《麟德历经》推算天象历法渐渐出现偏差,皇帝命令一行考查前代诸家历法,重新撰写新历法,又命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制作黄道游仪,用以考察七曜(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运行的行度,互相加以证明。于是一行推算《周易》的“大衍之数”(一种推演阴阳天地之数的方法),确立衍(一种推演方法)用以顺合它,改写成《开元大衍历经》,十五年后死去,时年四十五岁,玄宗赐给他谥号“大慧禅师”。
当初,一行为了穷究推演大衍之术而寻求、拜访老师,到了天台山国清寺。他站在寺庙的门屏之间就听到僧人在庭院中推求计算的声音,又(听到)他对徒弟们说:“今天有弟子从远方来寻求我的推演方法,应该已经到了门前,难道没有人引导他进来吗?"一行就应着这句话小步快走进入,行稽首之礼请求推演的方法,(最终)悉数接受了僧人的技艺。道士那和璞曾经对尹情说:“一行应该是圣人吧?汉代的洛下宏创作历法的时候说:以后八百年应该会误差一天,一定有圣人校正它。,现在八百年的期限已经到了,而僧一行编写《大衍历》纠正了他的偏差,那么洛下因的话,果然应验了!”
赞语说:术数的精妙,就在于对事物的预先判断。清晰得如上天显示的征兆,揭示得准确无疑。



相关阅读
1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乙】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查看全文】

2 此术之接物之道原文_文言文此术之接物之道翻译

文言文《此术之接物之道》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人主仁而境内和矣,故其士民莫弗亲也;人主义而境内理矣,故其士民莫弗顺也;人主有礼而境内肃矣, 【查看全文】

3 《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始皇为了防止百姓反抗,实行愚民政策,相关句子

(1)《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风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查看全文】

4 松风阁记阅读答案与翻译-刘基

松风阁记 (明)刘基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 【查看全文】

5 【甲】送东阳马生序【乙】王冕僧寺夜读阅读答案与翻译-2021年中考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 【查看全文】

6 病说原文_文言文病说翻译赏析

文言文《病说》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客有患郁湮之疾者,龙子过而问焉,见其兀然而坐,偃然而息,日饭三鬴,食之尽器。龙子曰:子病乎?曰:病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