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镇抚四夷诸候,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居项之,絳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卒,谥为献候。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B. 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岁一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C. 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D. 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1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牢:古代祭祀,牛、羊、猪三牲皆用称之为太牢。本文中指丰盛的食物。
B. 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候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
C. 丞相:战国时置相,为百官之长。秦于武王二年(前309)始置左、右丞相。
D. 谥: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其专立的称号,仅有权势者才拥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平足智多谋,能出奇计。楚军将汉王围困在荥阳城,陈平用计离间了楚方军心,狙杀范增;平城之围,也是因为他的计策,让受困的刘邦脱险。
B. 陈平治国有才,受到信任。汉六年,他被封为户牗候;孝惠帝六年,他被任命为左丞相孝文帝即位后,仍被任命为左丞相,后来又单独任丞相。
C. 陈平处事善变,善度时势。孝惠帝时,太后专权,要立吕家人为王,陈平假装听从,等到吕太后去世,他与太尉周勃合谋,最终诛灭了吕氏一党。
D. 陈平能言善辩,口才超人。孝文帝即位后,曾经咨询朝廷事务,当时位次第一的大臣周勃回答不了,而陈平应答自如,有理有据,孝文帝也称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2)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答案】
10. C 11. D 12. A
13. (1)父老乡亲们说:“好,陈家孩子真会做分割祭肉的人!”陈平说:“唉,假使让我陈平主宰天下,也会像这次分肉一样呢!”
(2)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这段话是说“孝文皇帝在一次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孝文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孝文皇帝”“右丞相”“勃”“天下”等,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曰”是表对话的词语,其后要断开,即“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这就排除B项;划线句中“孝文皇帝”问周勃两个问题,一个是“天下一岁决狱几何”,一个是“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这两个问句的结构相似,这就排除D项,该项把第一个问题给断错了;“不知”是周勃的回答,而“问”的主语应是“孝文皇帝”,故应在“不知”和“问”之间断开,排除A项,故选C项。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仅有权势者才拥有”错误,“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如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如陶渊明的私谥为“靖节先生”,所以并非只有“有权势者”才能拥有。故选D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狙杀范增”错误,从文中来看,“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亚父范增并非是被狙杀,而是陈平使用离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范增怒而辞职,回乡还没有到达彭城,就因背上毒疮发作而死,“狙杀范增”属于无中生有。故选
A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善”,好;“孺子”,孩子,“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为”,动词,做,“宰”,名词,分割祭肉的人;“善,陈孺子之为宰”也是主谓倒装句,应为“陈孺子之为宰善”;“使”,假使;“宰天下”中“宰”是动词,主宰;“如”,像。第二句中,“外”“内”,方位名词,对外,对内;“镇抚”,镇守安抚;“亲附”,爱护团结;“使”,让;“得”,能够;“任”,胜任;“其”,代词,他们的;“职”,职责;“焉”,句末语气词。
参考译文:
陈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陈平所居的乡里祭祀土地神,陈平做主持割肉的人,他把祭肉分配得很均匀。父老乡亲们说:“好,陈家孩子真会做分割祭肉的人!”陈平说:“唉,假使让我陈平主宰天下,也会像这次分肉一样呢?”陈胜起兵后,陈平先投靠了魏王咎,后来又投靠了项羽,最后还是投降了刘邦。汉三年,楚军加紧进攻,切断了汉军的甬道,把汉王围困在荥阳城。汉王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陈平用了很多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项羽果然猜疑起来,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项王已经怀疑上钟离昧等人以后,派遣使者到汉军那里打探。汉王备下丰盛的酒宴,命人端进。见到楚王的使者,汉王就佯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楚王的使者!”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菜端给楚王的使者。楚王使者回去以后,把这些情况禀告给项王。项王果然大大地怀疑起亚父。范增生气辞职,他回乡还没有到达彭城,就因背上毒疮发作而死。陈平就与汉王从荥阳西门出城逃离。汉五年,汉王采用陈平的奇计妙策,最终灭掉楚国。汉六年,与陈平剖符,世代相传而不断绝,封为户牖侯。第二年,陈平以护军中尉的身份跟从高帝在代地攻打谋反的韩王信。匆忙行军到了平城,被匈奴围困,七天吃不上饭。高帝采用了陈平的妙计,才得以解围。孝惠帝六年,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吕太后立吕氏宗族的人为王,陈平假装顺从这件事。等到吕太后去世,陈平跟太尉周勃合谋,终于诛灭了吕氏宗族,拥立孝文皇帝即位。孝文帝即位后,任命绛侯周勃为右丞相,位次名列第一;陈平为左丞相。过了一段时间,孝文皇帝在一次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孝文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管的人。”皇上说:“主管的人又是谁?”陈平说:“陛下若问判决案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询问治粟内史。”皇上说:“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君主所主管的是些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君主主管臣子!陛下不知我才智低劣,使我勉强担任宰相的职位。宰相一职,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孝文帝于是称赞他回答得好。过了一段时间,绛侯周勃托病请求免去右丞相的职务,陈平独自担任整个丞相的职务。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去世,谥号为献侯。
相关阅读
1 陆游书房阅读答案与翻译
陆游书房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 【查看全文】
2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阅读答案与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 【查看全文】
3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阅读答案与翻译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 【查看全文】
4 宋·苏轼《魏武帝论》唐·朱敬则《魏武帝论》阅读答案与翻译文本一: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古之所谓大智 【查看全文】
5 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 【查看全文】
6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