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达甫《摄山采药图》序阅读答案与翻译-张惠言

发布时间: 2022-09-21
庄达甫《摄山采药图》序
(清)张惠言
①始余见达甫图其貌,取杜甫诗题之曰《看剑引杯》①。时达甫方壮年,锐意天下事,议论慷慨,豪气见于眉目间。迄今十八九年,屡困场屋,益衰且病。以孝廉方正举,有司欲以应召用,固辞不赴,遂不复应进士举。而更为图,曰《摄山采药》。或以告余曰:“达甫殆无意于世也夫?”余闻而疑之。古之君子,汲汲忧乐于天下者,诚以道存也。道苟存,不以遇不遇异其志,又不当以吾身之衰而有自安之心。达甫年未五十,道之行不行未可知,纵不得于今,亦当有以见于后,而区区摄生②之谋哉?与向所闻于达甫者颇大异。
②然余窃尝论国家之用人(  ),如臾柎、扁鹊之蓄百药焉,取之必择其地,聚之必当其时,储之必备其物。一旦有用,出之笼中而不匮焉者,其求预也。事方其急而号之山泽之间,其捆载而来者,必柴胡、桔梗也,人参、紫芝、丹砂、石乳,未有能致者焉,人参、紫芝、丹砂、石乳之用,而投以柴胡、桔梗,其不足以愈病而速之死也明甚。见柴胡、桔梗之不足以愈病,而以为天下之药皆若是,其惑岂细耶?
③若是者曾不足以当庸医,而俨然任国家,进退天下士,自以为得之。世有臾柎、扁鹊,宁不为大忧耶?余又疑以为达甫之意或出于此。然吾闻古之有道之士,盖有重治其精神而易③天下者,吾未尝学之也,达甫傥④闻之欤?序其事,姑以问之。
【注】①看剑引杯:出自杜甫诗句“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②摄生:养生。③易:轻视。④傥:或许。
21、可填入第②段括号里的一项是(    )(1分)
A.耳     B.矣    C.耶    D.也
22、对第①段写到庄达甫两幅自画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幅画具有强烈的对比意味
B.两幅画反映出画家的境遇变化
C.对两幅画的解说引出了下文
D.对两幅画的解说意在表达友情
23、第②段借药材说理,颇具特色,请加以赏析。(4分)
24、作者对庄达甫的情感态度比较复杂,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21、D“然余窃尝论国家之用人□”,是一个陈述句,且句子未完,其后还有用大夫储药用药方法类比国家用人方法的部分,应该选句中停顿的语气词。
A.句末语气词,类似“罢了”。
B.句末语气词,表陈述或感叹。
C.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D.句中或句末表停顿的语气词,可表判断,陈述语气。
故选D。
22、D.“解说意在表达友情”错误,根据原文“余闻而疑之……与向所闻于达甫者颇大异”分析,作者并非为了表达友情,而是为了表达对友人这两幅自画像体现出的友人精神追求的疑惑,用来引出下文的议论。
23、第②段以类比进行说理。以医生储药用药分别比国家储备使用人才,又用普通药材、珍贵药材比庸才和真才,并借对药材储备、使用的结果比国家选用真才不足的后果。全段说理显豁,生动形象,层层推进,发人深思。
24、作者对庄达甫从锐意天下事到无意功名的变化感到惋惜;作者通过批评朝廷用人失当,表达对庄达甫一定程度的理解;作者借古人的人生观,委婉批评了庄达甫的消极态度;作者认为其年未五十,还有行道的机会,表达了对庄达甫的规劝和激励。

参考译文:
我一开始看见庄达甫先生《摄山采药图》的原貌,借用杜甫诗歌“看剑引杯”中的话,此图越看越有韵味。那时庄达甫先生刚到壮年,用于进取天下大小事,议论事情慷慨激昂,可以从其眉目之间看见其豪气。迄今为止已经十八、十九年了,达甫先生一直居住在其田野中的小房子里,渐渐地衰老,发病,中举孝廉方正,一般官员想要招用他,他坚决辞谢不赴命,于是也不参加科举考试,却画了一张摄山采药图。有人把这件事情告诉我说:达甫先生是想出世吗?我听了很疑惑,古代的君子,急切地关心天下的快乐与忧虑,的确靠的是心中的“道”。道如果存在,那就不会因为受不受到重用而改变他的志向,也不会因为身体逐渐衰弱有了自谋安乐的心。达甫年还未过五十岁,心中的政治理想能不能实现还未可知;即使现在不行,以后也可能成功,怎么能现在就休养生息呢?这和我之前听闻的达甫先生相差甚远啊!
然而我私下里曾经比喻国家用人之道就像扁鹊,臾(yú)柎(fū)储存百药一样,一定在恰当的地点挑选药材(人),在恰当的时间聚集药材(人),储藏一味药材一定备足了,一旦需要使用,把它从药篮中拿出来也不会匮乏,求的就是防患于未然。如果事情紧急,命令人在山野之间采药,人们带回来很多东西,那么带回来的一定是柴胡、桔梗之类的。像是人参、紫芝、丹砂、石乳,便不会有人获得。把人参、紫芝、丹砂、石乳用在药材中并搭配上柴胡、桔梗,那么药效不能够治愈病情反而会加速死亡。看见柴胡、桔梗不能够治病就认为天下的药材都不能够治病的人,和那偶然看到了柴胡、桔梗治病的效果,就认为天下的药材都比不过它们,便不去探求人参、紫芝、丹砂、石乳的效果的人一样,它们使人疑惑的地方难道很繁琐吗?
如果是这样的人连庸医都不能够担任,却像极了担任国家职务的人,使用和废黜天下的学士,自认为得到了他们。世上有了臾柎,扁鹊难道就不为天下而担忧了吗?我又疑惑达甫的意思是不是出于此呢。然而我听闻古代有政治抱负的学士,大概有大治他们的精神以改变天下局势的人,我不曾学习过。达甫先生是否听闻过呢?我把这件事写下来,姑且先向达甫先生询问。



相关阅读
1 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

(1)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句子是 , (2)古诗词中,小楼常常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平台,思念、愁苦、感伤 【查看全文】

2 桓公伐孤竹原文_文言文桓公伐孤竹翻译赏析

文言文《桓公伐孤竹》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查看全文】

3 《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

(1)《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陆游 【查看全文】

4 于江原文_文言文于江翻译赏析

文言文《于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 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优。 【查看全文】

5 《咏雪》阅读答案与翻译-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 【查看全文】

6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阅读答案与翻译-《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 【查看全文】